来源:北京晚报时间:2024-08-02
□何频
中华大地,广泛分布着野生桃树,太行山区的丘陵与浅山区,生长有毛桃;深山里和大山上,才有山桃。毛桃与山桃,二者并不相同。左思《蜀都赋》说:“榹桃函列,梅李罗生。”《尔雅·释木》曰:“榹桃,山桃也。”毛桃能吃,山桃却不能吃,但山桃的桃核可以穿手串,圆溜溜的满布细密的花纹和小麻点,颇为可爱。
桃的起源也是有争议的,国外认为桃起源于伊朗。中国的植物学家俞德浚在其《中国果树分类学》里说:“关于桃的原产地,以前学说分歧,有认为我国者,有认为波斯者(今称伊朗),有谓高加索者。欧洲各国语言中,桃的名称均起源于波斯一名……但不论从栽培历史的悠久,野生种的分布,以及各种类型和品种的齐备,都可以肯定桃的原产地确系起源于我国。远在汉武帝时桃即由我国甘肃、新疆传到了波斯,然后由波斯传到欧洲各国,由此误认桃为波斯的原产。”
中国古代固然有西王母和蟠桃会的绮丽传说,但相对于“梨为百果之宗”而言,桃的地位并不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了一则孔子吃桃的故事——孔子侍座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孔子振振有词地讲大道理,旁若无人。但这个典故同时也可以说明,后来的桃子是从山桃和毛桃逐步进化而来的。 (《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