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阅读经典助力青少年自我成长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02

傅建安

青少年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知识得到完善、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养成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读经典既能培养青少年阅读能力与思维习惯、丰富其审美情趣、健全其人格成长,也是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经典既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撒着近现代革命精神的火种,也能带来科学的启迪。读经典能使青少年在与古圣先贤及世界伟人的跨越时空对话中,更好地认识与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科学前沿;通过知行合一的读书分享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样化的载体支持,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三者合一。

如何读经典,读好经典。一是要深耕细读,回归经典本身。经典之所以能永远流传,是因为它不仅具有精炼优美的语言,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与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读经典需要回归经典本身,并进行深耕细读。虽然青少年在阅读经典时有可能存在不理解的现象,但是经典原文会以其与生俱来的魅力深入到青少年的灵魂血脉。同时,随着理解力的增强,青少年也会逐渐加深对经典的理解。时下各类短视频节目能让人更快接触经典,成为青少年阅读经典的一个补充,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取代对经典原文的阅读。我们需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系统地安排层进式的经典阅读内容,从经典本身的角度强化经典的力量与影响。

二是应拓宽路径,形成读经典的浓厚氛围。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热爱经典、传承经典,还需要课堂内外齐发力,有效形成读经典的浓厚氛围。我们应从课堂教学主渠道、教材建设主阵地等方面实现课程提质、模式创新。同时,更应该将读经典活动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实践领域,深入经典文化场馆,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与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人格构建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将经典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生成长基因。

时下,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经典阅读都不会过时。我们不仅要引导青少年通过经典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应以经典阅读作“底子”,在阅读经典、传承接力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书中“小世界”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引导青少年在读用结合、知行合一中实现自我成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