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04
“患”位思考,以“新”换“心”。6月26日至7月1日,市中心医院精心谋划,创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心向党 ‘中’心为民”“七一”系列活动,连续推出了无休日门诊+门诊提升改造、2.0版血透室、爱心驿站+爱心陪诊、厕所革命、急诊科“重装升级”等一系列民生礼包,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
▲主要面向80岁以上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士的爱心陪诊
聚焦新质生产力,打造精准医疗新引擎。6月26日,市中心医院举行3.0T核磁共振、数字乳腺X线摄影系统开机仪式。本次启用的两台设备均为业界公认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影像利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优质的检查和诊疗服务。其中,3.0T核磁共振是目前唯一在70厘米大孔径下实现高梯度场强及梯度切换率的磁共振设备,具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高的图像质量、更丰富的高级功能、更强大的疾病诊断能力,能够精准捕捉病灶,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极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也为科研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血液透析治疗俗称“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方法。随着血液透析项目的不断开展,需要进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今年5月,为更好满足患者需要,市中心医院启动血液透析室升级扩容项目。改造后的血透室在东、西院区均有病区,共开放床位74张,设有普通患者透析间、隔离患者透析间及单间透析间,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舒适,可满足每天150余人次的透析治疗。
▲新近投入使用的3.0T核磁共振
升级后的血透室更换了世界一流的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其生产反渗水的质量及各项指标均远高于规定标准,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血液净化质量;新增透析液集中供液系统,能监测透析液的离子浓度,确保透析液浓度的准确性,保障患者安全;同时全程密闭,避免浓缩液直接接触空气而造成二次污染。
而在首轮“厕所革命”中,该院119间公共区域厕所改造完毕,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公厕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每个厕间的空间由原来的90厘米×60厘米增至130厘米×90厘米,让人们如厕时不再感到局促。同时,原来需要迈上两节台阶才能进入厕间,现在台阶取消,实现了“平层进出”,大大降低患者跌倒风险。医院还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了无性别卫生间,方便陪同患者如厕的异性亲属进入。
此外,改造后的公厕不仅在厕内布局和服务上独具匠心,更是在细节上处处体现着人性化关怀。每间公厕都设置醒目规范的导向和警示标识,安装大面积照明灯、排风扇,并配置防跌倒扶手、厕间挂钩等适老化、便捷化设施。在这些“看得见的改变”之余,还有着一些“看不见的努力”,该院积极引进除臭杀菌、循环利用、自动智能等新技术,广泛使用防水、防火、防腐、易清洁等新材料,进一步提高公厕的含“绿”量。
7月1日,经过大半年紧锣密鼓的施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完成升级改造,投入使用。从里到外的全新升级,可以有效节约医生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让患者获得“急救一站式”服务。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6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室,是荣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目前,科室肩负着运城市13个县(市、区)的急救任务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任务,是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专业基地。
为响应“五大中心”建设工作要求,给急诊患者提供全链条医疗服务,打造最优急诊流程、最佳就医环境,运城市中心医院于2023年12月启动急诊科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急诊科分别扩建EICU床位18张、抢救室床位22张,大大提高救治能力和保障能力。根据急诊患者病情的不同,急诊科还设立了急诊内科、外科、胸痛及卒中诊室,实现分级分区,进一步提升医院应对突发疾病和紧急情况的能力。
急诊大厅的改造是重中之重。新改造的大厅格调温馨、环境整洁,大面积的自然光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同时,该院在这次改造中积极推进智慧化、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往返奔波。
“上述举措就是医院加速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围绕学科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更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做出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回应。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以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更加暖心的专业服务,为护佑河东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勇立新功。”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张红杰表示。
记者 王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