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6-27
□岳民立
河东,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生的集聚地、根祖地。这样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于赓续,在于传承发展。在持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河东这块沃土上,曾经孕育了大批志士仁人,为之不懈付出,其功绩可彪炳史册,而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滋润下,更加茁壮地成长起来。“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优秀代表。
新领域
杨振生先生对河东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体现在诸多方面。其核心是他在诸多的文化门类中,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化领域,即“诗、联、书、画”“四位一体”。这是首例、独创、全新的领域,是不具备相当精湛综合艺术能力的人难以实现的。这里,我不对四个方面的艺术一一细述,只列举一下楹联文化,就可见一斑。杨振生先生不仅是全国知名的楹联家,还是河东楹联界的“中坚”、顶梁柱。他的卓越贡献是在中国楹联文化史上“开坛立派”,创立并建成了在全国联坛独树一枝的“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他理应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军人,是他鼎力谋划、运作、带动,才使风靡全国的“运城楹联”的四个体系(理论支撑、语言风格、梯队传承、对外交流)日臻完善,名扬全国联坛。杨振生的楹联作品优秀,尤其是《为时势而歌》佳作,大气磅礴,突破了联界一些禁锢,为他在联坛高扬了一面旗帜。特别是在全市带起了一支万人高素质的楹联文化大军,促进了楹联文化高质量发展,不仅在全国系列的重大赛事中,力拔头筹,屡获大奖,为古河东、新运城争光添彩,更为突出的是在服务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他的许多联作被全国各地著名景区采用,颇受社会青睐。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运城万荣举办,他为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撰写了一副标志联,成为一段楹联文化的传播佳话。对杨振生的诗、书、画特长和潜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已故的中国楹联学会掌门人孟繁锦会长,亲笔为他题写的“诗联书画四绝,酸甜苦辣一生”,就是最好的写照。
新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表现形式是极为丰富和多样的。杨振生先生对大河东文化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创立了“诗、联、书、画”“四合一”的新形式、新载体。这是智慧、技能、特长的综合展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空间的全新拓展,更形象生动,更活灵活现,易懂易用。这是品位升华,是艺术延伸,更是四门独具特色的艺术优长的深度融合,魅力迸发。这样的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更为喜闻乐见,更容易被大家认知和流传。
新人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是大众文化,需要大面积的普及传承,而传承发展的重点在于既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从杨振生先生对河东文化的系列创新、发展、贡献中,看到了一位勤奋、多元的全面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形象和品位,看到了一位有多种文艺细胞的强者。在杨振生身上有着一种普通人难以逾越的艺术境界、艺术精神与技能的聚光点,随时随地绽放光芒。他的艺术道路、艺术精神和品质,也铺就了他的艺术之路。引用受人尊敬的孟会长的至理名言,“我们这个时代是辈出文化巨匠、楹联巨匠的时代”,杨振生先生就是朝着孕育“巨匠”的高峰踔力攀登者、奋斗者。
河东文化需要千千万万的奋斗者浇灌、维护,更需大批有志者的传播、传承,发扬光大。愿杨振生先生,捷足先登,勇当先锋,演绎出更为精彩丰富的艺术人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