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6-26
运城晚报讯 6月21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市文旅局、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景雪变工作室,召开《狱中大豆谣》(暂定名)剧目创编协调会。
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在研究延安精神、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工作中,发现我市康杰中学退休教师、有“活着的小萝卜头”之称的罗力立的感人事迹,在多次拜会并取得本人同意后,决定根据罗力立的自传体纪实文学《大豆谣》筹拍一部同名微电影,同时与景雪变工作室合作,创编排演一部儿童蒲剧。
罗力立的父亲罗云鹏1938年延安中央党校毕业后被中央派任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1940年甘肃工委遭到破坏,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后壮烈牺牲。母亲樊桂英(甘肃工委妇委会组织委员)与刚出生8个月的罗力立同时被捕入狱。狱中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教罗力立识字、唱歌、跳舞,同狱难友王洛宾曾根据罗力立的苦难经历创作了一首《大豆谣》儿歌。罗力立几乎与《红岩》中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经历完全相同,都是出生8个月入狱,在狱中艰难生存,目睹和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同时也在父辈共产党人的感召教育下成长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力立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我市康杰中学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直到退休。
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认为,罗力立的事迹和她撰写的回忆录《大豆谣》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难得的好教材。通过影视、戏剧等艺术形式再现和宣传罗力立的事迹,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很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现实教育意义。
今年年初开始,景雪变邀请我市著名编剧组成编创团队,在反复研读罗力立写的两本回忆录《大豆谣》《黄河在召唤——罗云鹏传》,与罗力立多次交流后,利用3个月时间创作出剧本第一稿。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和景雪变工作室先后分别召开5次剧本编写座谈会,不断修改,目前剧本已改到第四稿,暂定名《狱中大豆谣》。大家表示,罗力立的事迹是运城的一份独特红色资源,也是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研究和传承延安精神的特有资源。此剧的主题思想,重在展现狱中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和理想信念,以及“活着的小萝卜头”的性格塑造和成长,既要写罗力立在狱中险恶环境下的屈辱和苦难,更要写出她在共产党人教育影响下的成长和智慧。
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荆青莲表示,希望几家合作单位通力配合,再邀请一些国内戏曲编剧名家,进一步把剧本提炼好、打磨好,尽快进入排演阶段,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李新潮)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