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6-04
记者 王露 文
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有一拨又一拨为生活奔忙的人。他们戴着头盔,着一身明黄,不时从电动自行车储物箱里拿出各种美食,保持着奔跑的姿态,像是带着某种“使命”,昼夜奔忙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活的便利。
他们是外卖骑手,阿峰便是其中的一个。
一个软件 骑手上线
早上7时,阿峰的闹铃准时响起。他翻身起床,去次卧叫孩子起床洗漱。
7时30分,两人准时出发。阿峰穿好美团专送的制服,戴着头盔,用电动车载着孩子去上学。同时,他在手机App点击“骑手上线”,普通又充实的送外卖日常开启了。
作为一名外卖骑手,整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身上最显眼的特征是手臂和脖子的肤色分层。但客户的一句句“辛苦了”“谢谢”,就足以让阿峰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一丝清凉慰藉。
说起从事这份工作,那还是2018年。因在外打工长时间不能回家,阿峰便想找个离家近一点的工作,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和自己以往不同的行业。有一天,他下楼拿外卖和骑手攀谈的时候,才知道眼前这个“风里来雨里去”、看起来辛劳无比的外卖骑手,上个月月薪竟然将近1万元。
阿峰继而意识到这个职业的诸多可能性,学历不限、专业不限,他说:“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自由性,还有月薪过万元的待遇。”
阿峰的行动力极强,很快就完成了面试并上岗。入门很简单,在手机上下载好美团App就行了。
“刚开始,公司会给你分一个师傅,师傅教你怎么在App上操作。”在师傅的指导下,阿峰顺利“出师”,独立完成了他的第一单。点了“订单送达”后,他整个人都轻松下来,“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阿峰当天送了20多单。“这还是在道路不熟悉的前提下,今天能送20单,明天就能送30单。”他算了算,按照配送费,加上距离、重量和大额的补贴,平均每天送30单,一个月下来也比之前的工资要高,“而且站点有骑手一天能送60多单,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
一个系统 智慧派单
8年来,因为勤奋、踏实,加上责任心很强,阿峰已经成为团队的队长,并全权负责团队的配送工作,另外还负责一些文件解读、骑手安全培训、操作培训等工作。他介绍,他们所在的美团专送团队,是团队接单,拍单也是系统智能分配为主。系统会根据商家和骑手的位置就近拍单,如果两三个订单在同一条路线上,系统也会合理分配。
“当然服务态度也会加分,如果客户给了你好评,那下次这一单,系统会优先派给你。”阿峰说,团队获得了很多条优质评价,但他都记不清了,系统一个月就会定期更新,以前的都看不到了。
因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阿峰荣升配送主管,主要解决骑手配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当骑手将物品送到指定地址,却联系不上顾客怎么办?阿峰指导骑手在App“上报异常”,接着在他那里进行报备,随后将物品妥善保管,直至联系上顾客。
如果骑手在送货过程中车坏了,阿峰就建议他们扫个小蓝先将货品送到顾客手中,然后在App上点击“骑手下线”去修车,遇上其他突发情况,阿峰还会安排就近骑手提供救援。
想要“多得”,就得“多劳”,更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在阿峰看来,外卖配送员这个工作最辛苦的不是早出晚归,也不是忙起来没时间吃饭,而是碰上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路再滑,也得骑着电动自行车上路,赶在规定时间里把外卖送到顾客手中。但当听到顾客说“谢谢”“辛苦了”时,或者拿到工资时,又会让所有的辛苦和疲惫一扫而散。
阿峰介绍,平台还会通过发放夏补、冬补、恶劣天气补贴、福利品、调整薪资等方式,让骑手更有获得感和归属感。近年来,很多快递驿站的成立也让他们的幸福感倍增。
一份工作 多种可能
每天晚上,拖着一身疲惫的阿峰都能睡个好觉,而且越做下去,他觉得自己越适合这种自由且多劳多得的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工作时长也没有过多的限制。”阿峰介绍,公司有值班制度,骑手也可以申请上班时间。他现在每天都能接送孩子,家里有突发情况,也可以很快回来。
民以食为天,平台的订单大多数都是以外卖为主,所以订单稳定、收入稳定。如果做得好,骑手还可以晋升组长、主管等管理岗位。
除此之外,骑手承担了很多城市服务中的工作:疫情期间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去商超帮助居民采买物品;高考期间,为考生及家长无偿提供服务。
因为是“活地图”,他们还和当地派出所合作成立“义警”,发现身边违法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发生突发情况提供协助等。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感人事迹。
一名大学生暑期工,在一个大雨天看到一位老人艰难地骑着三轮车,就帮忙推了一把,收到了老人的一封手写感谢信;
一名骑手在送货的过程中发现走丢的孩子,立刻朋友圈转发、联系警方,照顾孩子直至找到家人;
……
“但愿人长久”,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期望。骑手们不用担心因为照顾孩子而失业,在外卖配送传递烟火气的同时也守住了小家的一盏灯火;不用再为无人照顾年迈的父母发愁,工作时间之外,皆是阖家团圆。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