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论语》公益大讲堂举行——国学经典 浸润人心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5-28

5月26日17时许,听完《论语》公益大讲堂最后一节课,太原学院大二学生杨昱睿急匆匆地乘坐高铁返回了学校。

“两天的课程,受益匪浅,回到学校后,我还会继续学习国学经典《论语》《大学》等,用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自己。”杨昱睿说。

杨昱睿是芮城人,她口中的“《论语》公益大讲堂”是市文联、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协会、河东书房·印象南湖馆联合举办的。5月25日、26日,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郭琪、太原学院教师苏文丽、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优秀讲师吴景屏、方山书院院长张全民等,结合所学所感所思,围绕国学经典《论语》《大学》等进行了主题分享。

杨昱睿之所以专程从太原赶回运城听课,是因为其母陈妮提前告知了她这一消息。陈妮,是一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

杨昱睿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深受其母影响。“有益于身心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多做,像这些老师的讲座,能好好听一次,是不容易的。”陈妮兴奋地说。

其实,陈妮是做建材生意的,学生时代并没有读太多书。2019年之前,她一心扑在经营上。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了《论语》,很快就被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征服了。

“那时,无论是事业,还是身体都遇到了一些难处。正是一筹莫展之际,读到了《论语》,并且读进去了。”陈妮说,“真的有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陈妮耳熟能详。她告诉记者,这些话语很容易理解,关键是要身体力行。

对于“义”和“利”的认知,陈妮就曾一度“唯利是图”。而现在的她,做到了“君子坦荡荡”。

此前有段时间,陈妮一直困扰于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不上心,我就急得不行。这样,两个人很容易就争吵起来了。”她说,“后来,学了《论语》再一想,自己学习就一般,为啥对孩子要求那么高呢。”

这次《论语》公益大讲堂,陈妮专门把孩子叫回来,两个人一起听课,就是“见贤思齐焉”。

在陈妮看来,《论语》20篇400余章内容,涉及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人的需求,无非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物质层面,如衣食住行,人都想要最好的,那精神层面怎么能不追求最好的呢!

富润屋,德润身。郭琪老师的一句话,给陈妮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为什么选择坚持?因为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也是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初心。浸淫国学,首先是正己,而后是惠及亲朋,之后是利他、利社会。

对此,河东书房·印象南湖馆负责人文婉君十分认同。近年来,该馆利用自身优势,多次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共读经典、习练书画、推介非遗等,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一定要充分发挥河东书房的惠民作用,把河东书房打造成群众学文化、长见识、受教益的场所,让河东书房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家园。”文婉君说。

近年来,我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开花。运城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协会副主席、永济厚道学堂创办人任亚平就独树一帜。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进单位、进社区、进景区等,他影响带动了一大批人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根深则枝繁叶茂。”任亚平说,“而这根必须深扎群众,良性的‘双向奔赴’才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论语》公益大讲堂虽然结束了,但新的活动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协会主席杜仰彤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协会将丰富载体、创新形式,举办更多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最是书香能致远。《论语》公益大讲堂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市文联的肯定。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云表示,这样的公益活动,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河东,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集地,广大河东儿女要善学、善思、善悟、善行,别开生面地展示中华文化之美,让文化创造与文化自信相互激荡、彼此增益;要对话古人、汲取智慧,让经典中的优秀思想、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焕发新光彩;要倾心讲述、行为世范、精神引领,努力成为助推全民阅读的“先锋队”、展现时代风貌的“排头兵”,共建“书香运城”。 

 记者 景斌 文/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