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15
纳彩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寄托着缔结婚约的美好愿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项传统礼俗在一些地方逐渐走样变味,彩礼节节攀高甚至涨成“天价”,给老百姓增添了不少负担,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就是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让彩礼回归“礼”的本质。
遏制高额彩礼,首先要加强疏与导。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在基层实践中,一些偏远山区探索“跨村合约”,帮助临近村庄在一定区域内达成共识,形成遏制高额彩礼的合力;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地区转变婚姻家庭观念。有些农村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分强调“嫁出”与“娶进”的区别,将彩礼视为维系双方家庭和睦的纽带,走入高额彩礼的误区。要积极发挥基层妇联、团组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正向引导转变农村青年的婚恋观。
遏制高额彩礼,关键要加快补短板。高额彩礼背后还隐藏着农村男青年婚配难、农村青壮年男性外出就业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有关。要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从乡村产业振兴、稳定农村人口就业、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乡村等源头问题入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公平,为移风易俗提供实际支撑,降低高额彩礼的发生概率。
遏制高额彩礼,还要注意维护好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当前,农村妇女权益的保障仍有不足,部分人将彩礼视为婚后生活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妇女在生育、教育、就业、医疗以及土地权益等方面的保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法律知识科普和援助,切实为彩礼“减负”。
(摘自《农民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