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15
不久前,老龄化较为突出的辽宁省印发《辽宁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围绕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并实施分类补助,着力把老年人的“食”事办实。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经济实惠兼顾安全营养,城市中开办的老年食堂多从公益性出发,可谓办到了老年人的心坎里。但现实中也有老年食堂因收不抵支而难以为继。好事如何办好并可持续?
既要吃好又要价格合理,打造幸福的老年食堂并不容易。如果一味市场化导致吃饭贵,就会“吓跑”很多老年人。毕竟,以退休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量入为出很正常。如果一味公益化,躺在补贴上运营,也会让地方政府吃不消。片面追求“几元一餐”的低价,不仅不能保证就餐质量,也不可持续。让老年人从“偶尔吃”到“常来吃”,需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妨转换一下思路,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的辽宁省,探索的“多家抬一点”做法是个好方向。
社会公益,大家办大家享。建设普惠性、多样化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本就需要大量投入,想要走得长远稳健,还需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慈善携手共进的大配餐服务合作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老年助餐服务的公益属性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机结合,共建之上共治共享。“这一点、那一点”聚沙成塔,养老助餐也便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实现助餐服务全覆盖,不宜简单地“复制粘贴”。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动企事业单位等餐厅向老年人开放。条件不足的,助餐模式也可采取邻里互助、一家做饭多户搭伙等模式。 (摘自《经济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