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书香门第 慈善之家——记河东一代盐商罗眉仙及其家族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4-25

兰巧花

自古以来,沐浴着和煦的“南风”,河东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人杰辈出,群星璀璨。稷山县杨赵村的罗眉仙及其家族,就是这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们一家几代人艰辛创业、乐善好施、扶困济危,在河东传为佳话。

罗眉仙的曾祖父罗桂,是山西介休张兰镇人,曾任湖南武陵质库董事。罗眉仙的祖父罗坦之,一生刻苦学习,拜师求教,钻研经典,致力于“说文”考究,极为精详,著有《经字求是》若干卷,家中藏书两万多卷,人称“书林”。罗坦之不仅学问深厚,而且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对同村贫民倾囊相助,深受民众称赞,十岁随父去了湖南,成年后与时任湖南武陵少尉的稷山杨赵葛世荣之女结为夫妻,后因战乱返回山西介休。咸丰六年(1856),罗坦之奉母迁居稷山县杨赵村,投奔葛家,在杨赵村安家落户,得到葛家多方关照。为了谋生,罗坦之开始贩盐,随着资本的积累,家业进一步壮大。

罗眉仙的父亲罗可桓,少年拜师苦读,自号“一介书生”“稷东寓公”,乡试中举第十四名,学富五车,精通音律,是诗人兼书法家,著有《北游诗记》《稷东寓公八十四吟》,还临摹了陶刻本《石鼓文正误全册》。

罗可桓是位心怀感恩、知恩图报的人,对葛世荣家的恩情念念不忘,曾资助千余元大洋供葛世荣曾孙葛信益读完高中和大学。葛信益,现代音韵学家,1932年入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又考入该校文史研究所深造,毕业后留校任编辑、讲师。1952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他先后任副教授、教授,长期研究汉语音韵学、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在学术上颇有造诣。每逢新年,罗可桓必先到葛家,对葛家之情非同一般。

父亲去世后,罗可桓便接手了太平、稷山一带的盐务。罗可桓心系家乡教育,曾出资在杨赵村兴办义学——敬一初级小学。敬一初级小学开学时,他曾作七律一首,勉励学生焚膏继晷,珍惜时间,刻苦努力,学有所成。此诗收录在他的《稷东寓公八十四吟》中:

最难得是读书时,开学拈毫勖一诗。

万事都从童岁始,寸衷宜结古人知。

为山须念成山好,掘井严防弃井嗤。

易逝光阴来不再,昕宵努力莫延迟。

说到此处,应提及罗眉仙的祖母刘氏。刘氏一生勤俭持家,从不铺张,尤其不准家人给她过寿。她乐善好施,心比菩萨。有一年稷山遇到旱灾,她立即主动捐赠二百元大洋的善款,当时政府曾奖励大旗一对,上书“恩同涸鲋,惠普嗷鸿”。

罗眉仙的叔父罗可谷也心怀慈善,设立私塾,从事教育,栽李育桃,满门弟子。罗眉仙的叔母出身寒门,秉性温良,贤淑和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运城南街钟楼巷居委会主任十余年,“文革”时回乡,纺花织布,养家糊口,在杨赵村受人尊敬。

一代盐商罗眉仙,1896年出生于杨赵村,幼时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备受私塾先生的青睐。他曾在山西大学文学系就读,文学基础厚实,知识渊博,被誉为“活字典”“高材生”“晋南才子”,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山西天镇、繁峙和河北藁城县长。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后因父亲患病多次申请辞职,几经周折才如愿回家侍奉父亲。有人推荐他去厦门大学执教,但他考虑到患病的父亲,就放弃此行,侍奉老人13年未曾远离,其孝心感人。

罗眉仙博学多才,精通地理化学,读书堪称过目不忘。民国时期,他担任天镇县县长,这个时期罗家达到鼎盛,罗眉仙成为罗家最显赫的人物,也是运城盐业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在运城盐池,罗家经营的盐厂“卞合兴”,年产潞盐900万斤,先后在闻喜、万荣、新绛、河津、稷山设立了盐店。据说罗家人从稷山上太原,沿途吃住不用进旅店,都有自家开的盐店分号支应招待。

罗家曾在运城老东街购置了一座豪宅。当年,那座豪宅临街处为楼,中间为厅,后边为窑院,院内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罗家以8000元之价将豪宅卖于原运城县畜牧局,之后在隔壁购得一座相对简陋的三进院。河东盐业发展史上,罗家商号是响当当的,是当年河东最大的盐号之一。

富甲一方后,罗眉仙不忘回报桑梓,除了在稷山杨赵建起宅院外,还在村里兴学修路,扶危济困,受到村民的敬重。他曾出资在杨赵村“北庙”兴建“文达小学”,共有教室11间,中间设有教师办公室,免费让村中子女入学接受教育。每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时,罗家便给村里送粮送面,接济村民。后来,罗家给村里送了五大车书,关心村里的教育,还为稷山中学捐赠过一架钢琴。他们的善行义举,至今村民亲友仍念念不忘。

罗家大院迄今已有上百年,坐北朝南,布局错落有致,典雅宏伟,院院相连,座座相通,共有新老院落七座,多为四合院。东院为三合院,为光绪年间所建,此座院落雕刻最为精美,原北房有极为精美的雕刻,可惜已拆除。西院保存尚为完整,为罗家在民国商业鼎盛时期的巅峰之作,院落很大,颇为气派。罗家新院房屋基本保存完整。2010年5月,罗家大院被确定为稷山县文保单位。

“七七事变”后,罗家盐业倒闭,族人生活陷入困境。当时有人以伪县长职位引诱罗眉仙,他坚辞不就,为了维持一家十多口人的生活,便将太原和运城房产卖掉。他忠于国家和民族之心非常感人。

为了家人的生活,罗家后来举家迁居新绛县城,罗眉仙在家中筹办私塾一所,免费让亲友子女学习。1941年新绛龙兴塔修建时,他捐资20元大洋,受到当时政府的表彰。罗眉仙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先后在太原进山中学、新绛农业学校、运城康杰中学、运城干校文补班等任教,他兢兢业业,获得学校和学生的好评。

在“文革”中,罗眉仙曾遭到不公平的批判,但他处之泰然。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政府为他平反的1979年,因病于1975年在杨赵村去世,享年80岁。

罗眉仙家教甚严,对子女教育有方,其后人个个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他的大儿子罗士震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大同矿务局一中任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从教四十年成绩突出。他的其余子女大多在运城、太原生活和工作,还有的在海外,多从事教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工作。

罗家祖辈三代经常资助村民,尤其重教兴学,免费让村里贫苦人家子女读书受教育,恩惠遍及乡里。古语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罗眉仙和他祖父、父亲都享有高寿,这也许就是贤德高风的福报。

罗氏家族是商贸之家,是书香门第,是慈善之家。罗眉仙及其家族作为杰出的盐商,筚路蓝缕,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创业,富甲一方后,选择回报社会、回馈家乡,展现出了真正的儒商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着“人在广寒”“境拟瑶台”的超凡追求,是厚重河东文脉的赓续,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