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以宇宙做教室 奉自然为恩师

——探访修福第研学旅行基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4-24

记者 李婉玉 荆毅萍 见习记者 孔雄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与教育密切相关,平时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餐一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灵活运用,便能够让我们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获得成长。

4月17日,记者在万荣县的修福第研学旅行基地,就找到了这一理念更具象化的表达。

该基地位于万荣县孤峰山西麓,占地3000余亩,风景秀美、空气清新,一步一景,山水花草互为映衬,舒适恬静。置身其中,纯净的大自然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情愉悦。

而它的魅力,并不止于此……

耕读结合 寻根溯源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即农业生产生活;“读”,即知诗书懂礼仪提修养,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代表着古人的生存与处事智慧。

在该基地,孩子们可以在二十四节气教学区、土文化教学区、男耕女织家道教学区、五百园教学区等区域,切实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日常,体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事规律,回归到最本真的原生态生活。

你瞧,孩子们通过观看老式的织布机、上手体验棉线制作的艰辛,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你瞧,小朋友趴在土山上看一个个形状不同的洞穴,对“穴”字有了直观的了解;你瞧,同学们走在田园里,被上百种水果蔬菜所吸引,现场询问老师这些农作物的特点、种植方法……

辛勤劳作收获农耕知识,诵读经典丰富内在底蕴。当天,运城博奥·明德幼儿园90余名师生正好到此研学。书院里传来朗朗读书声,孩子们身穿汉服,面朝孔子雕像,认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在这里,孩子们还可以像古代学子一样,学茶道、练书画、品古乐等,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

育养一体 健康生活

“我很喜欢这里的饭菜,太好吃了。”当天中午,博奥·明德幼儿园大二班学生焦浚豪高兴地说。

孩子们所吃的食物,大多取材于基地种植的绿色有机蔬菜。特别是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己采摘新鲜的、无公害的茄子、西红柿等,并和同学们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进行烹饪。洗菜、切菜、炒菜……一套流程下来,孩子们玩得开心、吃得放心。

该基地运营负责人王强说:“养育孩子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表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从孩子的衣食住行抓起。”

王强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可同时容纳800人就餐,为600人提供住宿。

不少孩子在三五天或一周的研学时间里,放下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每天与大自然为伴,看蘑菇生长、闻野花芳香,和山里的小狗、小猫、小马、小羊做起了朋友……

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爱上”这里,孩子们的生活作息逐渐规律,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

贯穿古今 形式多样

从2012年至今,修福第研学旅行基地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文化资源,该基地逐步探索开发出了多形态的教育方式,现在基本可以满足大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研学需求。

除了深刻感悟中国古代的农事生活,在这里,孩子们还能够在信仰与梦想红色教学区,观看上千幅影像资料,并通过唱革命歌曲、穿红军衣服、模拟重走简易版长征路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革命史,增进爱党爱国之情。

在被学生们称为“乡村迪士尼乐园”的习武场教学区,孩子们可以参加攀岩闯关、高空滑索、投壶、射箭等各类趣味运动,强身健体,磨炼意志。

植物科考、中草药研究、古物考察、丛林探秘等形式的现代化研学,如今也吸引了高年龄段学生包括外国学子的兴趣,这里俨然成为越来越多人开启新生活的“乐园”。

当然,研学之余,人们还可以到附近的圣母怀生态幸福村,游览古村落遗迹,住窑洞民宿,于宁静质朴的小院里,看书、赏景,享受如陶渊明一般的诗意田园生活。

培养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推动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减”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去农村里研学,在大自然中发现真善美,已然是大势所趋。目前,随着我市研学热的迅速升温,相信文旅与教育的联结将走向深入,如“修福第”一样更有价值、更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也将被大众所熟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