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千年关公 百年沱茶”·万里茶道书香会——

品书品茶品文化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4-23

这是一片神奇的叶子,它散发着浓郁独特的香气,浸润千年。

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它凝聚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传承千年。

这片叶子,叫茶,家喻户晓;而这关公文化,亦人尽皆知。

4月21日,万里茶道书香会在运城举行,市文联主席张云,一级作家王西兰,书画名家赵玉汉、刘学生等齐聚一堂,围绕“千年关公与百年沱茶”这一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以茶为媒,增进彼此了解。

先说一则有关茶叶的旧闻。

去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茶’主题项目的空白,生动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彰显了中国在世界茶叶起源、种植、贸易和茶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

景迈山坐落在彩云之南,这片四季如春的土地上,还有个叫大理的地方。前述提到的百年沱茶,就出自大理的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下关沱茶”)。

下关沱茶创制于1902年,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现已成为集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茶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茶业企业。其“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这个源自我国西南边陲的下关沱茶,如何能不远千里来到大河之东呢?这就引出了河东云长、天下关公。

其实,关公与茶、与云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王西兰介绍,首先,“武圣”关公本名关羽,茶文化的奠基人陆羽被尊为“茶圣”,“二圣”单名都为一个“羽”字。在众多国人看来,这或许不止是一种巧合。眼下,下关沱茶就要借力关公文化,推出新品“关沱”,这真是一“羽”双“关”。

其二,通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最能体现关公英勇无比的当属“过五关,斩六将”一回。其中,“汜水关斩卞喜”,有说到关公用茶。书中这样记述,“卞喜见普净叙出乡里之情,恐有走泄,乃叱之曰:‘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关公曰:‘不然,乡人相遇,安得不叙旧情耶?’普净请关公待茶。关公曰:‘二位夫人在车上,可先献茶。’普净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后请关公入寺。普净以手举所佩戒刀,以目视关公。公会意,命左右持刀紧随……”此处不难看出,关公敬茶更敬人。

其三,就要说到“关三小姐”。相传,关公有一女,名为关银屏,又叫关凤,因排行第三,被称为“关三小姐”。在现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的民间,流传着诸葛亮做媒,蜀汉名臣李恢之子李遗(音蔚)迎娶“关三小姐”的传说。诸葛亮南征时,李遗、关银屏被命为先锋。夫妻二人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之西,并且攻下俞元,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们定居俞元,教化一方,备受百姓爱戴。二人逝后合葬于当地。俞元就是现在的澄江县,该县确有“关三小姐墓”,还是玉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下关沱茶负责人褚九云看来,基于此,大河之东与彩云之南渊源颇深。此次他们寻访关公故里,筹划“关沱”新品,正是续写新时代的“晋滇佳话”。

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傅文元说,这次合作是双向奔赴、互融共促之举。关公文化与茶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以茶为媒,有助于更广泛地弘扬关公文化、讲好关公故事,进而提升关公故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走进运城、感触运城、发展运城。下关沱茶融入关公元素,也能够增强客户黏性,开拓新的市场,最终实现双赢。

茶益身心。对于此次合作,运城茶友杨婷很是欢喜。杨婷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对茶叶的健康作用知之甚多。她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茶更蕴含着精神层面的意义。或是独自品茗、或是三五同饮,在喝茶的时光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满足。

独自品茗,享受惬意时光。

美美与共。另一名茶友李晓鹏也感触良多。他告诉记者,这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彼此加持,相互促进,定能扩大各自的影响力,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文以载道。张云表示,千年关公与百年沱茶,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诚信。不管是做人,还是经商,都必须坚守诚信。诚信,也是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交流互鉴是文化持久兴旺的关键,千年关公与百年沱茶的“牵手”,必定会在差异化和唯一性上找准结合点,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运城也为大理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大理,运城,大运之城。关公,沱茶,“下关沱茶”。

一种文化穿越千载,仍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关公文化也好,茶文化也好,他们都是维系国人感情、凝结民族精神的桥梁与纽带。他们与其他诸多文化多元融合,共同擎起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记者 景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