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3-15
记者 魏 濛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熬夜,过量饮酒,经常生气……这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习惯,可能正在伤害我们的肝!
肝脏是人体内一个相对“沉默”的器官,如果不是出现严重问题,人们往往无法感觉肝脏的疼痛。但是肝脏不“喊疼”,不代表肝脏就是健康的,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坏习惯往往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平日里注重对肝脏的保护十分重要。
今年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眼下又正值春季,万物复苏,人体肝气旺盛,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为此,记者采访了盐湖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娜平,请专家为我们讲解养肝护肝的相关知识并给出相关建议。
损害肝脏的“杀手”
春季,肝火旺盛,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气严重,头晕脑涨,甚至腿脚酸痛等症状,这都是在提醒大家要保护自己的肝脏了。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的疾病症状往往不易察觉,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肝损伤可能已经相当严重。”王娜平说,养肝护肝除了定期进行体检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需避开伤肝的行为和习惯,避免让肝脏暴露于高风险之中。
过量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大约80%都在肝脏分解代谢。摄入酒精过量,超出肝脏的承受能力,最先受损的自然是肝脏。长此以往会出现肝纤维化,引发酒精性肝病,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一般来说,每天摄入的酒精在20克以内是相对安全的。当然,不饮酒才是护肝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已经患有肝病的患者,必须滴酒不沾。
滥用药物。大部分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能排出体外,有些药物还要经过肝脏的分解,有效成分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近年来,一些保健品为了达到效果,违法添加了药物成分,致使其作用机制不明确,甚至有毒副作用,这些对肝脏也是一种负累。另外,大剂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但不能有效吸收,还会增加肝脏的负荷,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甚至肝硬化。
饮食不当。当长期摄入过量油炸食品或高脂肪食物时,油脂及饱和脂肪酸的堆积会导致高脂血症,进一步可发展为脂肪肝。所以不能暴饮暴食,每天油的摄入量控制在30克左右,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发霉的食物易产生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伤害非常大,极易诱发肝癌,所以夏季、雨季要注意粮食霉变,防止误食。半生不熟的食物或烹饪时烧焦的食物也容易导致肝脏受损,部分香辛料中含有肝毒性物质,甚至可诱发肝癌,一定要少吃。提倡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可采取“多菜少肉七分饱”的饮食方式。
过度劳累熬夜。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肝脏功能。劳累也会伤肝。中医认为“劳则气耗”。在过度疲劳状态下,人体会产生大量乳酸等物质,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当代谢物质超出肝脏能够承受的负荷时,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暴躁易怒。中医认为“怒伤肝”。在生气状态下,人体高度紧张兴奋,肝脏小动脉血管会紧张收缩,导致肝脏供血供氧减少,进而影响肝脏功能正常发挥。相关研究表明,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人在发怒时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满腹牢骚、经常易怒的人和心态平和的人相比更易患肝病。
体形肥胖。肥胖者体内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通过血液循环,它们不断被运往肝脏,超过肝脏的负荷,造成脂肪堆积,所以肥胖者多合并有脂肪肝。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运动,维持正常体重。
肝脏受损的预警信号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强盛的脏器,具备消化、代谢、解毒、免疫、造血等功能,是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可以合成人体中所必需的物质,抵御细菌等外界物质的入侵,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王娜平说,当肝脏出现问题时,这些功能会受到影响,身体就会出现相应的预警信号。
眼睛发黄。眼睛相对来说是身体上比较敏感、脆弱的部位,并且其与肝脏之间联系比较密切。眼睛发黄很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表现,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一种黄色的神经毒素,名为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正常代谢后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肝脏有代谢胆红素的功能,若这项功能出现障碍,胆红素就可能在血液中堆积,引起眼白发黄。
脸色发黑。肝脏病变后,面部所表现出的异常被统称为肝病面容,像脸色发黑、眼圈发黑、嘴唇黑紫等都包括在内。肝脏病变,会减弱其功能,从而影响色素的代谢,体内黑色素的含量升高,会造成皮肤上有更多的黑色素沉淀,面部的皮肤比较薄,因此色素沉淀的症状也会更加明显。眼周的皮肤更薄,就容易造成色素在眼圈沉淀,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眼圈会越来越明显,颜色会越来越深。
出现肝掌。有些人手掌会出现一些红色的小斑点,对其按压就成了白色,松开就又变成按压前的样子,这就是肝掌。其主要是肝脏病引起的,由于它不痛不痒,便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可能会引发较严重的肝病。肌体中的雌激素主要由肝脏对其灭活,维持肌体激素平衡,肝脏病变可能会造成肌体中的雌激素含量升高,当雌激素累积过多时,就会对毛细血管造成影响,使其充血、扩张,肝掌由此而来。
易感疲倦。常感疲倦、身体乏力、精神不振等都是肝不好的常见症状,因为肝细胞受损后,可导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而胆碱酯酶减低,就会表现为乏力、疲倦、嗜睡等。
消化道不适。消化道静脉回流经门静脉入肝脏,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转化。肝功能受损时会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腹胀等。
出现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部位,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会引起皮肤黏膜黄染,即肝细胞性黄疸。
有出血倾向。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部位,肝功能不全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例如口腔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瘀斑等。
不可小觑的脂肪肝
肝脏作为合成和代谢脂肪的器官,当油脂摄入过量或肝功能出现障碍无法代谢时,就会逐渐形成脂肪肝。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脂肪肝患者逐渐增多,发病也呈年轻化趋势。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病的第二大肝病。
王娜平介绍,正常情况下,肝脏含有大约4%的脂肪。当肝脏脂肪含量大于5%时,被称为脂肪肝,也叫脂肪性肝病。脂肪肝的发病率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五六十岁的人群较为多发。男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脂肪肝的形成大多与长期饮酒、肥胖、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及运动量较少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此外,节食、挑食导致的营养不良以及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服用致病性药物等,也可能诱发脂肪肝。
王娜平说,脂肪肝前期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较容易被忽略。但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造成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内分泌失调、手掌发红等。中度、重度脂肪肝可能出现胆红素升高的情况,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眼球、尿液发黄。少部分特别是伴有炎症的脂肪肝,还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当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时,可能出现腹腔积液、呕血、黑便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肝恶性肿瘤。若能早识别,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可以大大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建议体形肥胖、长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或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人群,及时进行早期筛查,并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脂肪肝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彩超、肝功能和血脂检查,检测指标异常时及时干预。
王娜平特别提醒,目前,尚无针对脂肪肝的特效治疗方式和药物。建议轻度脂肪肝患者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注意饮食。日常饮食要清淡,尽量选择低脂食品,减少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巧克力、糖果、饼干等高脂食物的摄入。注意不要盲目限制脂肪摄入。适量食用含有脂肪的食物,可以帮助排除肝脏内多余脂肪。同时,少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包括啤酒、白酒、米酒等),适当增加蛋白质、蔬菜及海产品的摄入,晚餐不要进食过晚,在19点前进食为宜。控制体重。轻度脂肪肝患者要坚持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既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加脂肪消耗。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进行1次肝脏彩超、肝功能、血脂检查。如果通过上述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养护肝脏从日常做起
民间有话“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春季阳气生发,也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如何保护好肝脏,来听听肝病专家怎么说。
王娜平说,《黄帝内经》认为,春季应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就是说要早睡早起,早起后适当进行舒缓的活动,保持积极的情绪,不要因为计较得失使心理失衡。如果能做到这些,就有助于保持肝脏健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规避容易损伤肝脏的不良习惯,做到规律作息、运动有度、饮食合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肝脏疾病的发生。
尽量规律作息。建议最迟晚上11点要入睡,凌晨1点至3点是养肝的最佳时间,要保证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样有助于肝脏在夜间进行自我修复,从而维持肝脏健康。同时,在中午可以平躺休息半小时左右,静卧状态下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使其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这就是常说的“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过油的食物,不要吃加工食品,减轻肝脏的消化负担;多吃些水果和蔬菜,保证均衡的饮食,让身体有充分的营养;要限酒,因为人们所饮的酒精都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当酒精摄入过多,肝脏的代谢功能就会下降。
适当进行运动。中医认为,“常欲小劳”,就是说要适当进行运动,不要过度运动。肝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快走等运动方式,既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又能锻炼心脏功能。
注意保护眼睛。肝藏血、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脏功能息息相关。长期面对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屏幕或长时间看书等,都会造成用眼过度,使肝血不足。建议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眼睛,从而达到养肝的目的。
不要盲目用药。吃进去的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用药,也不要滥用保健品、营养品等,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交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能力,造成不必要的肝损伤。
定期进行体检。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早期病情隐匿,几乎无明显症状。如果有肝区疼痛、出现黄疸等症状,说明肝脏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建议大家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肝病苗头,防止贻误早期诊疗时机。肝病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和定期复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