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够得着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2-29

罗振宇

王志纲老师早年是新华社的记者。有一次,他跟我聊起曾在贵州龙场悟道的王阳明。龙场在贵州修文县,而王志纲的老家就在隔壁县。

王志纲说,王阳明对他的影响,其实不仅在于其“心学”理论,更在于三个字——够得着。

对一个生活在贵州山里的孩子来说,北京、上海太远,够不着。他无法想象自己能在那样的大城市里有什么建树。但当他发现大名鼎鼎的王阳明曾在隔壁县待过,最重要的悟道时刻也发生在那里时,一切就不一样了。

王志纲说,他这辈子做事的底气,就来自五百多年前的王阳明。“我跟他吃同样的饭,喝同样的水,在同样的边陲,忍受同样的瘴疠之气。我读他的书,看到他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我又有什么不能的呢?我‘够得着’啊。”

“够得着”这三个字太奇妙了。

在中国,那么长的历史里,哪城哪地没有出过几位名人?只要肯阅读,谁都不缺自己“够得着”的人格楷模。

我出生在安徽芜湖,这是长三角的一个三线城市。我也有“够得着”的人。比如,如果要当文人,我知道我“够得着”汤显祖。他当年在芜湖写过《牡丹亭》,因此,我会去看他的文集。

苏轼曾经被贬官到海南,从此终结了海南没有进士的历史。海南在有宋一代出了13个进士。第一个进士就是苏轼在当地教的学生。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苏轼在当地教书育人的结果。但苏轼在海南前前后后也就待了三年,仅凭教育,哪里能有这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也许,仍然是因为“够得着”。海南原来的读书人,隔着茫茫海峡,远眺东京汴梁,感觉山长水远。此地从来没有出过进士,凭什么我就能考中呢?而苏轼一来,读书人一看,哦,这么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家,原来就是苏轼啊。他在给我们讲书时亲口说过,我们不比其他地方的读书人差啊。信心一立,海南就开始出进士了,而且文脉再无中断。

韩愈和潮州的关系也是这样的。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在这里做了很多事:办学校、治水患、驱鳄鱼、引进良种、推广标准话等。当然,每件事情都做得不够深,因为他在潮州只待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

但是,奇迹发生了。韩愈来之前,潮州只出过三名进士;韩愈来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已达172名。直到现在,潮州还到处是韩愈的遗迹。所以,赵朴初先生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今天,在海南、潮州备战高考的学生,如果了解了这段历史,翻开苏轼和韩愈的诗文集,看到的怎么会仅仅是诗文?其中一定还有前辈乡贤的加持啊。

文化传播,不只是知识从这里被拷贝到那里的过程,还是一根根人格火炬彼此点燃、薪尽火传的过程。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就点化哪里,那里的人就“够得着”那架登天之梯。即使只是让当地人做了一个虚幻的梦,梦醒之后,他们也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摘自新星出版社《阅读的方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