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2-08
记者 付 炎 通讯员 曹 飞
立春时节,寒意依旧,芮城县大王镇金盆村运强香椿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香椿芽越早摘越值钱!”正在采摘香椿芽的解金龙向记者介绍,暖棚香椿元旦前就进入了采摘期,每天都有3000元现金进账,春节前,一亩大棚香椿纯收入有望达到15万元。
解金龙的好心情溢于言表。和他一样,该合作社的许多农户都说,好产业有好收成,今年又能过一个好年!
金盆村位于芮城县城西10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达7600亩,总人口达2000人,主导产业是香椿、菊花和粮食作物。
近年来,按照大王镇党委、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金盆村因地制宜发展香椿种植,通过党建引领、种植大户带动、合作社示范种植,蹚出一条发展香椿产业巩固脱贫成效、壮大集体经济的振兴路径。
“香椿产业属于一次投入、常年收获。我们村旱地多,非常适合发展香椿产业。正常年景下,设施大棚香椿采摘期可达4个月,每个大棚纯收入在25万元左右,大田亩产纯利润也能达到3000元。”提及香椿产业,金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云强如数家珍。
2011年,金盆村依托本地香椿产业,成立芮城县运强香椿专业合作社,一举解决周边香椿零星种植、恶性竞争的弊端。
2018年,该合作社经过多方考察,引进新品种“条山红”香椿,通过规模精细化种植、科学集约化管理,产量品质大幅提升,销售渠道同步拓宽,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
“水涨船高”,香椿价格一路飙升,每公斤售价达到40元,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不仅如此,当地培育出的优质香椿苗还销售到四川成都和贵州六盘水等地,“两头受益”让农户干劲更足、实惠更多。
“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大,在村集体60亩大田香椿基地带动下,如今我们村香椿种植面积发展到1100多亩,仅香椿种植一项就让全体村民年增收260多万元。”75岁的群众代表郭富宽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香椿产业省时、省工、投资小,自家栽植的一亩大田香椿,自己一个人打理,每年开春采摘,天天有收入,3个月时间能赚5000多元,美得很!”
在金盆村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香椿产业效益逐年提升。2022年,金盆村集体经济突破39.2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百余人致富。2023年,金盆村实现村集体增收40.32万元,其中仅60亩大田香椿产业单项增收30.5万元。
集体账上有款,村民兜里有钱。提及香椿产业给村子里带来的变化,老党员杨自勋深有感触:“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大跨步,村里的各项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
2023年,金盆村投资46.2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一举解决了村党建阵地薄弱、缺少服务群众所需的办公条件和设备设施等问题。
在不断拓展为民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金盆村拿出专项资金,大力整治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3年12月下旬,金盆村获得“山西省文明村”荣誉称号。
“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有科学的栽植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全面支撑,我们村的香椿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强。”展望未来,杨云强信心满满,“我们正在逐步扩大有机种植、规范化种植面积,稳步提升档次,不断擦亮品牌,争取让小椿芽变成大产业,引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带动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