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12-27

薛丽静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他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人民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硬需要”,也更加注重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尊严、公平等这些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是通过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通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通过开放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通过共享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对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把握不到位,有的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出现单打独斗、顾此失彼等情况。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对新发展理念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性理解不到位。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要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完整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创新发展,也是要有利于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的,不能一味关注生产效益的提高,却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创新是有目的的创新,要有利于缩小发展差距、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不能在创新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因此,只谈创新发展的系统性或者协调发展的系统性是不完整的,而是要把所有发展的系统性都要考虑进去,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把握,对这五个部分都予以关注,防止顾此失彼、以偏概全。

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准确性。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是要准确理解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就绿色发展而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以高水平保护为由,忽视经济发展,而是要以绿色为引领,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经济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同时,绿色发展还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内容,这些都是绿色发展的内涵。就共享发展而言,有些人一说到共享,就把共享简单理解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共享,但不是共享的唯一内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政治权利、精神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共享需求更加强烈,我们要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内在逻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的全面性。科学认识新发展理念的全面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所在,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来认识。全面性就是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指的是在各方面坚持系统思维,在谋划发展的“大棋盘”上,将五大发展理念一起落子。全领域,指的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全过程,指的是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事物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从一个事物的完成到另一个事物的产生,每个环节都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特质,每个事物在变化过程中都要遵循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新征程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实事求是,不断助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平陆县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