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拼音是怎么诞生的?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10

户力平

中国古代没有拼音,那拼音是何时出现的?

中国人首套拼音方案

1892年,福建青年卢戆章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但当他把这套方案提交给清政府,却遭到了众人的嘲笑。

1913年2月25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此次大会的宗旨明确:审定国音,采定字母。5年后,这次会议确定的“标准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不过,由于自身的缺陷,这套官方字母方案从未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

从扫盲工具到文化桥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文盲数在80%以上,为了加速扫盲,中央考虑要加强汉字的教学,要推广普通话。1949年10月10日,吴玉章、黎锦熙等人倡导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当时,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1949年到1955年,从学者到民间都在积极为汉语设计拼音方案。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提出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汉语拼音方案》。

1956年年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又经过两年的审定、修正,在1958年2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汉语拼音方案》得到正式批准。1958年秋季入学的小学生成为中国第一批学习汉语拼音的人。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当时全国的扫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个文盲学习15个小时到20个小时就能够掌握汉语拼音,而且100个小时就能够识字1500个。 (《海峡都市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