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由来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9-12

生活中,当我们无法了解对方情况时常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以前,葫芦是用来盛放药物的。《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从此,后人称行医为“悬壶”。元代诗人钱昱有诗传世:“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悬壶济世”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

壶,即壶卢,葫芦别称,又名蒲芦、瓠瓜、匏瓜等。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

古人用葫芦盛放药物及酒,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芦清香之气。“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把药与酒浸渍于壶中,密封时日,启封饮用,是古人治病的重要方法。

葫芦本是一味中药,味甘、性寒,入肺、脾、肾三经。其主要功用有四:一是利水消肿。可治肝硬化腹水、黄疸等症。二是清热解毒。蛇虫咬伤时,可用新鲜葫芦叶、藤捣汁,敷患处,一日三四次。三是杀虫止痒。主治疥癣、脚癣、白秃疮等。四是除烦止泻。主治胃热、消渴、夜寐不安。 (《文摘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