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7-20
□闫学温
摆在我面前的是厚厚的两本书,一千二百多页,很是考验我的阅读耐力。这两本书就是著名作家伊北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六姊妹》(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版)。不过我相信,这厚厚的两本书一定非常好看,因为我读过该作者的《小敏家》。于是,我沉浸书中,一气呵成读完了厚厚的两本书。
一
合上书,书中的人物、事件依旧浮现在眼前,久久不能散去。
近年来,作家伊北非常活跃,从他的《小敏家》《熟年》开始,一直到今年的《六姊妹》《对的人》,新作品接二连三推出,令人目不暇接;由其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也火遍大江南北。从他的作品来看,属于类型小说,一般都以表现都市家庭的家长里短、悲欢离合见长,故事流畅,烟火气十足。
在作者的笔下,没有达官显贵,没有帝王将相,只有都市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引用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社长赵卜慧对伊北作品的评论,他认为伊北的作品写的是“三大三小”,即大时代、小家园,表现的是家国情怀;大情怀、小人物,表现的是世间百态;大人生、小写意,能够活灵活现表现出普通生活的喜怒哀乐。在长篇小说《六姊妹》中,这“三大三小”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描写的时间很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描写到新世纪,由主人公何常胜家的六个女儿辐射开去,在描写何家女儿悲喜人生的同时,间接描写了汤、陈、张、欧阳等相关亲人的家长里短,将这座淮河岸边的小城市六十年间的民生与变化体现得活色生香。
二
故事从六姊妹之一的何家丽跟随奶奶进城投奔父亲何常胜开始。这时候,她的妈妈刘美心正怀着孕,期待能够生下一个传承香火的儿子。主人公何常胜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携家带口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淮南小城。何常胜羡慕素来与自己不和的大老汤一家,齐刷刷的三个儿子让他眼热。然而,接下来一胎接一胎的生育,让何常胜彻底没了脾气。直到六女儿出世,何常胜才彻底死心,无奈地结束了对男孩的期望。
何家六个女儿,性格不同。老大何家丽一出场,便让人印象深刻。她跟随奶奶进城,在渡船码头吃光了父亲好不容易兑到的一小片馓子,父亲好意提醒她把嘴擦干净,防止有着孕期反应的母亲发现。她当时的态度,以及后来只身一人救被仇家大老汤陷害的父亲,均体现了敢作敢为、懂事倔强的性格。后来在她的婚姻中,她看清形势,自己做主;父亲车祸去世后,她更以老大的身份,成为这个女性之家的主心骨,顶门立户,与奶奶一起带着姊妹们苦度日月。
老二家文自身条件最好,但不争不抢,乖巧懂事,只有她理解大姐的难与苦,并成为大姐的拥趸者。但就是这样的不争不抢,让她失去了成为体操运动员、京剧演员的机会,成了一名普通的兔毛厂工人,和符合自己择偶标准的卫国结了婚。家文活得非常清醒,在每一个人生节点,她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该做什么。小时候,她低调但有主意,一旦决定的事情纵有再大的困难也不退缩;中年丧夫后,她以淡定清醒的姿态应对着复杂的婆家关系,熬过中年丧夫的窘迫,甚至再婚后都生活得有滋有味。
老三家艺一生争强好胜,嫉妒二姐家文,看不起老五,总想着在姐妹间拔尖冒头,却嫁了有着十个兄弟、穷家薄业的欧阳宝。经过欧阳宝的努力,老三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于是眼睛就长在头顶。在欧阳宝做生意不慎破产后,老三又凭着顽强的毅力,激励丈夫,强化自己,从零开始,生意逐渐走向正轨……
老四家欢差点被美心遗弃在火车站,自小差点被遗弃的命运造就了她的不甘寂寞、不拘小节。在眼睛受伤后,她没有沉沦,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家里唯一一个靠上学改变命运的人。在工作单位受到牵连后,她毅然辞职,自谋职业,成为业界翘楚。
老五小玲在被剥夺了父亲的姓氏后,跟随母亲美心的姓,姓刘。真应了老三的那句话“傻老五”。她对生活的混沌、后知后觉,酿成了她在婚姻、人生道路上的波折。
而老六家喜,是唯一由母亲亲手带大的孩子,父母的偏爱使她自私贪心、飞扬跋扈、精于算计、不择手段,甚至都算计到了自己母亲身上,最终现世报,在经历病魔的打击后幡然醒悟。
在岁月的历练中,人们都活成了“精”,如书中的两位老太太。何老太太能干明理,如最初入城到儿子家,第一顿饭就俘获了儿媳的胃;儿子何常胜去世后,那个所谓的家就由老太太和何家丽共同把持。何家丽出头露面,摆平几个姊妹的关系,计划着家里的生活用度;而老太太则作为定盘星,稳坐钓鱼台,家里四平八稳。老太太去世后,家里一团糟,几个姊妹早已将何老太太关于家的释义忘在脑后,最终何家丽彻底寒心,独善其身,这时的她益发思念自己的奶奶。小说中的陈老太太,更是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尤其是她在弥留之际对几个孩子的忠告,将孩子的性格看得十分透彻。这看似是对自己孩子的忠告,其实也是对读者的忠告。
三
小说的时间跨度六十年。六十年间,随着一个大家庭变成了七个小家庭,六个姊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而母亲刘美心的糊涂和偏心,也为六姊妹之间的争斗加了油、添了醋。于是,六姊妹纷纷站队,成为一个个小团体且相互猜疑、争斗,今天老三和老四好了,明天老五又和老三离心了,不断的争斗让读者看到利益面前的人性。而这些,竟是这样的真实、自然。最终,老六家喜被发现患上白血病,六姊妹在经历风雨后,又冰释前嫌,走到了一起,而此时,她们也终于明白了父亲生前反复强调的“家”的意义。
六十年沧海桑田,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六姊妹在生活的磨砺中经历过风雨,遭受过巨变,见证过纯真,守护着美好。六姊妹身上都有一股韧劲、一股狠劲,在社会的夹缝中顽强地奋斗着,争取着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开枝散叶,迸发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她们经历过改革开放心性的放飞和自我价值的再认识;经历过下岗的动荡和下海经商潮的犹豫与狐疑;经历过生意失败的打击;经历过经济社会带给他们的教训与苦痛。在困难面前,她们既依恋又奉献,抱团取暖;在利益面前,她们既算计又争斗,甚至撕破脸皮。而这恩恩怨怨,最终抵不过命运的和解,他们也在和解中诠释着那种流淌于血脉中的骨肉亲情。而这些骨肉亲情,又化为飘荡在天地间的浓浓烟火气,遍及神州大地。
这本书中,作者没有运用任何小说技巧,而是在看似笨笨地、按部就班地按照单线设定,平铺直叙地讲述着六个姊妹在社会发展中的故事。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如今回头来看,这部小说的笔触还是笨拙的,故事也是平铺直叙地讲,老老实实,但用编辑的话说,可能正是这种“拙”反倒使得“文”与“质”紧密地贴合在了一起。皮与骨与肉长在一块儿了,那原始的热情,那逼真的面貌,使得它呱呱坠地之时就成了结结实实的“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最令人欣喜的是,种种情感竟那么自然而然流淌出来了。而这样的表述方式,使该小说在豆瓣阅读连载时,就吸引了大批读者,并整个为之入迷。
所以,最简单的就是最受欢迎的,看来读者还是喜欢看(听)故事的,就如那古典主义小说一样,以故事阐述道理,以故事来教化于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