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为何“演义”爱“三国”?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7-20

□杨建民

《三国演义》为何一直以来都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和兴趣呢?这也是很自然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人们的心理倾向上看,三国时期都很容易引发人的兴味。中国历史上,有七个分裂的时代:春秋战国;楚汉之争;三国;南北朝;隋唐之际;五代十国;宋金分立时期。这其中,南北朝与南宋时期都是不同民族的分立,中国人心理上总有一点“华夷”观念,所以对“北朝”史事都不大注意,因而就不大容易形成历史演义。南宋时期同样,小说也只是《说岳》等有限且影响不大的作品。其余的几个分立时期,应该可以成为演义小说的好材料。为何?这种时期,人才容易见长,勇将与军师更容易见长,可以不用添枝添叶,而自然有热闹的故事。

可为何这几个分立阶段,偏偏只有“三国”时期,最后被充分“演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影响呢?春秋、战国的时代太古了,材料太少了;况且头绪太纷繁,不容易做得满意。楚、汉与隋、唐又太短了,若不靠想象力来添材料,也不能做成热闹的故事。五代十国头绪也太繁,况且人才并不高明,故关于这个时代的小说都不能做好。只有三国时代,魏、蜀、吴三方的人才可算势均力敌,《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里保存了大量材料,颇有小说趣味,因此,这个时代遂成了演义家的绝好题目。这种观点,不仅是文学的,也是历史的、心理的,这大约是须有现代观念和知识眼光的人才做得出来。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