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夏衣“薄如蝉翼”?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6-22

□陈莹婷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在《诗经·东门之池》之中,能够看到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在浸麻、洗麻的劳动中互诉衷肠、倚歌和之的场面。诗歌中,还蕴含着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纺织品——夏布。

夏布,是指用苎麻为原料纺织成的麻布,是中国最古老的纺织品之一。古史有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在棉花还没传入中国时,蚕丝产量稀少,于是由苎麻所做成的夏布,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能穿的主要纺织品。

其实,当下所说的夏布,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称为麻布。而据民间流传的说法,之所以称麻布为夏布,是因为其透气轻薄,适宜在夏天穿着。“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辐辏。”一匹上好的夏布,其轻薄可与丝织品媲美,颜色更洁白胜雪。

除了以苎麻制成的夏布,古代也将用植物葛的茎纤维所制成的葛布,俗称为夏布。诗人杜甫就曾写下一首《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布像风那么柔软,又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可见其轻薄。此外,白居易在《夏日作》中也写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说到轻薄,自然不能少了纱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曾出土过一件素纱蝉衣,其作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不到50克的重量,用“轻若烟雾”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可以想象,这样的衣物穿到身上,自然是无比清凉,没有丝毫负担的。

 (《华西都市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