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5-26
□王能宪
《世说新语》采用分类记事,篇幅短小,汲取精彩片段,记载轶闻隽语,这一文体和风格对后来的笔记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世说新语》通行的版本分为36门(类别)共1130则,将魏晋二三百年间的各类人物1500余人纳入其中,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独到眼光、语言艺术和审美观念。
魏晋风流,或者叫魏晋风度,是对魏晋士人的精神特质和言行风范的概括。《世说新语》以记载魏晋士人的言行逸事为主,集中、充分、生动地表现了魏晋风流。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流,主要表现为魏晋名士的谈玄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
谈玄,通常称“清谈”,因清谈的内容主要是玄学,故称“谈玄”。《世说新语》中的《言语》《文学》《赏誉》等篇记载了大量谈玄的内容。魏正始年间,士人之间崇尚虚玄,一时形成谈玄之风。到了东晋时代,谈玄之风愈演愈烈。上自帝王大臣,下至士族文人,乃至僧侣道士,流为风尚,谈玄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至于谈玄的内容,主要是《易》《老》《庄》所谓“三玄”。
品题,是指对人物的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方面的评论和品鉴。《识鉴》《赏誉》《品藻》等篇专门记载人物品题,另外《言语》《政事》《容止》等篇亦涉及这方面内容。人物品题在《世说新语》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篇幅。魏晋人物品题的特点是“赏”。赏,即是认识美、欣赏美、赞誉美,也就是说,魏晋的人物品题是一种审美过程。
任诞,即放任不羁。《世说新语》中的《雅量》《豪爽》《栖逸》《任诞》《简傲》等篇充分而生动地记载了魏晋士人的任诞之风。魏晋名士越礼脱俗,率真任性,我行我素,无拘无束,这种看似放浪形骸、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其精神本源则是老庄的“真”和“自然”。
(《解放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