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送知识,送康复,送爱心……万荣县坚持为重度残疾学生圆上学梦—

9年接力“一堂课”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4-28

本报记者 李宏伟 文/图 

近日,万荣县特教学校教师上门给残疾学生送教。

“老师,我还想学习绘画,画出世上最美的风景。将来,我想发挥自身所学从事动漫创作。”在万荣县光华乡薛吉村残疾学生小张家里,已经是万荣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学生”的小张对亲自前来送教上门的校长李鹏程说。

小张是该校成立之初就开始送教上门的学生,时间已经长达9年之久,但是为了圆小张这个“折翼天使”的上学梦,万荣县特教学校不间断地给她送教上门,帮她成长。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虽然时间在变,人员在变,但送教的路线不变。9年时间的坚持,小张逐渐成长起来,自信起来,目前已经成为薛吉村小有名气的网络技术能手了。这是万荣县特殊教育学校坚持送教上门“一堂课”、不放弃任何一个重度残疾学生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万荣县特教学校坚持特教普惠于民的宗旨,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从2014年学校成立开始,就开展送教上门,送课到人。从最初的尝试和探索,到目前的特色化育人、全方面保障,该校坚持育人初心,风雨无阻送教上门,不让一个重度残疾孩子失学,让每个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孩子人人享有“一堂课”,人人享有教育的温暖、知识的力量。9年来,该校共为300多名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到目前仍坚持为36名学生送教上门。9年来,上门送教不仅圆了众多重度残疾孩子们的上学梦,而且让他们健康成长,自强自立,向阳而行。

与爱同行 真情送教

薛吉村距离万荣县城40多公里,开车大约一个小时,快到残疾学生小张家门口时,小张的奶奶就在巷口早早地迎接前来送教的教师一行。看到送教的教师,小张奶奶高兴地说:“娃早早在家等你们哩,高兴得不行。”

小张患肌肉萎缩症,但她乐观坚强,积极向上。近年来,万荣县特教学校从刚开始给孩子送知识,送手工练习,到现在孩子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了,学校又专门安排信息技术教师李泽翡给小张送电脑技术课程,不仅送办公自动化、图片处理、动画制作、视频处理等课程,还送电商营销课程等。

几年来,教师李泽翡精心备课,耐心送教,激励小张增强信心,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现在小张时常运用学到的知识,帮助邻近的留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帮助他们进行网上购物。2019年11月份开始,通过努力,小张成了一名淘宝客服,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挣钱养家了。目前,她已经累计挣了一万余元,实现了人生价值。奶奶高兴地逢人便说:“我娃有出息了,多亏了特教学校的老师,这李老师不是亲戚胜似亲戚。”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在家住万荣县城的残疾学生小路家里,送教教师桑玲芝正在给小路上诵读课。3年前,小路因患肌营养不良症无奈退学,他双腿失去行走能力,只能与轮椅为伴。

桑玲芝告诉记者,给小路送教3年来,她根据小路的身体状况、认知程度、发展情况,设定了送教教学目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用具、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小路得到适性发展。现在小路可以在短时间内背诵一首儿歌,朗读一篇课文,学会一首古诗。从最初的胆怯到如今的直率,小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自信坚强起来,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送教路上,风雨兼程,与爱同行。”桑玲芝感慨地说。

在距离县城不远的皇甫乡残疾学生瑶瑶家里,送教教师贾智宏给孩子上读写课。虽然瑶瑶手使不上劲,但是她还是努力地写着。贾老师在一旁不断地鼓励着瑶瑶。上午40分钟时间,瑶瑶学会了写几个字,随后,贾老师还给她进行了康复训练。

  贾智宏告诉记者,瑶瑶患有线粒体疾病,原来孩子还能蹒跚走路,后来越来越走不了,现在只能在轮椅上了。几年来,贾老师根据瑶瑶的身体状况、个性特点、认知能力,制订了个性化教学方案,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创设现实情景,进行生活化的教学,现在孩子变得非常积极乐观,还时常给她发语音留言——背诵古诗。在送教的几年里,她始终坚持以爱心、耐心、恒心的送教理念,坚守特教育人初心,以人民教师为人民的使命和责任,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用心探索 科学送教

  为切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真正体现教育公平,从2014年建校之初,万荣县特殊教育学校便开始了送教上门工作的尝试和探索。多年来,围绕着“怎么送”“送什么”“送到哪”的问题,该校不断进行创新教研,改进送教模式和方法,加大送教上门工作力度,根据变化适时制订科学的送教方案,把送教工作做得更规范、更扎实。

“给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送教上门属于特殊教育的外延工作,是利用特教学校资源及技术为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提供巡回指导性服务。怎样开展此项工作?如何组织实施?送教上门过程如何管理?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李鹏程告诉记者。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儿童青少年和家庭享受到党的好政策,在送教工作中,该校先后根据《山西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每周至少送教1次,每次2课时—4课时,确保每年送教120课时以上,让每个重度残疾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甚至能成才。为了让送教落实落细,该校专门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出台了切合工作实际的实施方案,从而确保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得以科学规范地组织起来。

在多年的送教上门工作实践中,该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送教工作。如组织职能方面,该校分别制定了学校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学校医教结合康复技术指导小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方面,出台了送教上门责任教师工作职责、送教上门工作流程、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送教上门服务协议书等,使得该校送教上门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变得有章可循。另外,该校还为每位送教学生制作了送教信息栏,张贴在其家里,给每位送教教师定制了有学校标志的红色马甲,使每一次的送教都是一次爱心之旅,奉献之旅,也让学校的送教工作成为温暖众多残疾人的美丽风景。

送教不仅送知识、送技能,还送健康。该校针对送教上门的教育康复对象大多是身心发展缺陷状况比较严重孩子,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特殊服务等情况,在送教中,该校推行医教结合理念,施行“医教结合康复理念及综合康复体系”的优选策略,提高学生四项基本能力,培养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与人简单交流沟通能力,训练他们具有适应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通过对一些功能的康复训练,使其运动技巧、站立、行走等肢体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李鹏程说,上门送教情况涉及的学科门类多,学情复杂,施教措施纷繁,开展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学校多次派教师外出参加“动作康复和语言康复”培训,参训教师回来后再在学校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保证了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有用,并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初心不改 送教不停

  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点燃希望的火种,是他们走向未来的灯塔。而送教送知识对教师来说,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多年来,万荣县特教学校教师们不忘育人初心,坚持送教上门,给残疾学生带来了希望,促进了万荣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万荣县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家庭居住地分散,该校教师人数有限,送教上门服务困难重重。多年来,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送教上门实行分区覆盖,分组落实,责任到人,确保送教工作落地生根,划石留痕。该校还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认知所需,确定送学科知识、送康复训练、送职业技能三类送教内容。2019年至2023年,该校分别购置了功能齐全的送教箱,整理完善了送教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为每个送教学生家中张贴送教责任牌。同时,在坚持每月至少两次送教上门的基础上,建立了送教微信群,适时进行网络送教与康复指导,还结合万荣县地图,绘制了送教分布示意图。

目前,该校送教范围已涉及全县13个乡镇34个村庄36名学生,切实保障了县域内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送教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万荣县特教学校进一步完善送教上门工作体制和机制,让此项惠民服务得以扎实推进,甚至再延伸至在普教学校里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巡回指导,让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残疾儿童受到全方位关照。同时,该校让教师不断学习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技术,从技术层面提升送教上门服务质量,让送教上门工作的“含金量”更高,让重度残疾学生真正得到各种有益于身心的康复训练,从而更好地提高残疾孩子的健康能力、认知能力,有效改善了其身心残障状况。

“送教工作虽然平凡而艰辛,但我们会义无反顾地把工作坚持下去,并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为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送去希望。”李鹏程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