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3-09
□徐国能
童年的厨房是公寓一楼向后面山脚荒地延伸出去的半违章建筑。后门一开是母亲养鸡的小院,那里有一棵从不结果的木瓜树;屋顶是塑料波浪板,一架简陋的洗槽,一台两口的炉灶——一家人的生活就从这里展开。
清晨透亮的阳光中,是父亲上工前炒蛋炒饭的香气;下着雨的黄昏,是我坐在小板凳上,或帮忙择空心菜,或掐黄豆芽的时光。伴着单调的雨声,时间那么悠长,日子那么简单。小小的厨房里是一年四季的日子,是清贫时代的朴素与现实,食物的香气与家人的笑语让它充满沉静而从容的辉光。
婚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如何改装旧公寓里的三坪小厨是最让人费心的。妻不喜欢阴暗,我希望没有阻隔。我们将一面外墙改成玻璃砖墙,企图让光影透进来;地砖与橱柜选用饱和度高、对比鲜明的颜色;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打掉室内墙,用一张小吧台代替餐桌,勉强算作厨房与客厅的分界。
那是新婚生活的浪漫。长辈们总觉得厨房这样敞着,油烟势必弥漫全屋,因此我们摒弃了煎、炒、炸,而多采取烫、炖与蒸这些比较简单、少油的烹饪方式。每天黄昏,我们闲坐桌边配一杯冰啤酒与一曲门德尔松的《无言歌》,一天就这样安逸地流淌过去。
曾有经济学家鉴于都市生活过于繁忙,许多都市家庭以外食为主,认为厨房是最浪费的闲置空间,因而主张设计一种没有厨房的住宅,以达到更经济的空间利用。细思这个概念,其实不无道理。但厨房真的只是一个烹煮食物的场所吗?
一日,妻女买来小麦粉,我们一家三口在小厨房堆出面粉山,打下鸡蛋,拌入橄榄油和玫瑰盐,渐渐揉出丰软嫩黄的面团,擀成面蛇后推入机器,有节奏地手摇转轮,螺旋状的意大利面就纷纷落在了大瓷碗中,孩子对自己制成的面颇感惊奇。窗外暮色低垂,我想在此刻,多少厨房捻亮了晕黄的灯,多少炉头温暖了疲倦的心。飞扬的面粉与西红柿肉酱熬出的香味,使我突然想起遥远的童年时光,原来厨房不只是一个烹调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维系着人们对家的情感与记忆。平凡的人间烟火无可取代,正是因为幸福真正的滋味就在其中。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细味人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