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2-07
记者 付 炎 通讯员 罗晓庆
立春刚过,古郇大地麦苗起身返青、果树蓄势待发。春日暖阳下,一群群临猗“新农人”忙碌在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上,共同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麦田春管正当时
人勤春来早,农事催人忙。
2月4日一大早,临猗县猗氏镇刚强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强就带领工作人员来到农场,开始忙着提黄河水灌溉,给600亩冬小麦浇上“开春第一水”。
去年,刚强家庭农场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均喜获丰收,特别是该县农业农村局免费提供的大豆、玉米良种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王强获益良多、信心大增。今年,他又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添置了新式拖拉机和打药机,并扩大了种植面积,准备大干一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2年,临猗县在粮食生产上突出抓好“增面积、固基础、抓科技、创品牌”四大举措,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8.67万亩,同比增加11.87万亩,增幅达32.3%;粮食总产量达到2.026亿公斤,同比增加6760万公斤。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万亩,玉米平均亩产461公斤,大豆平均亩产63公斤,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任务。
此外,临猗县还实施了黄河流域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在全市综合排名第一;积极开展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3个;引进试验示范油用向日葵品种6个。
目前,该县粮食作物新技术到位率超过95%,新品种到位率超过98%,真正做到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三新果园”春剪忙
“‘三新果园’与传统果园相比,春剪更加省工省力,一茬能干两茬活,更利于生产优质果。”2月5日,位于北辛乡的国家现代苹果产业体系(东卓)示范基地负责人谢巷管告诉记者,“你看,站在果园管理升降平台上,春剪毫不费力,100亩果园6个人几天时间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
据了解,“三新果园”的“三新”是指引用新品种、集成新技术、运用新模式。2022年,具有“早丰产、宜机化、省力省工”等特点的“三新果园”在临猗县呈星火燎原之势,广大果农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广泛掀起老旧果园更新改造热潮。
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临猗县在耽子、北辛、七级、角杯等乡镇新建10个“三新”技术示范园,引进推广“大卫嘎啦”“秋映”“信浓金”等一批新优品种,推广“一抗双脱苗木、宽行密植栽培模式、起垄覆盖技术、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及综合防控”等技术,并组建技术团队,建立“‘三新’技术示范园微信群”,持续跟进新建园管理。
在此基础上,该县始终坚持“特”“优”战略,发挥临猗苹果产业传统优势,打造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区域优势,在角杯镇、嵋阳镇建设鲜桃基地,在北景乡、七级镇打造樱桃基地,在猗氏镇建设酥梨基地,在牛杜镇建设葡萄基地,把各乡镇的特色水果种植连点成线,打造果业产业集群,让果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
“新农人”绘就新蓝图
“临猗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让我由老农民变身‘新农人’,由阳丰甜柿种植技术‘门外汉’变成了‘行内人’。”站在自家今年新建的阳丰甜柿种植园,耽子镇后土营村果农张中田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张中田家共有12亩果园,均为老富士苹果树,树龄老化、挂果率低、果品品质不佳。去年,他参加了临猗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苹果兼甜柿培训班,在角杯中定果业合作社接受了一周的专业培训,收获满满。
回到家后,他立即将12亩果园中的3亩调产为阳丰甜柿,并将果园间伐改造技术和当地大力推广的“三大平衡理论”“老树扶壮”“新条结果”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剩余的9亩果园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张中田的甜柿园已经建成,长势喜人;老果树也焕发新生机,未来可期。“学习先进技术,创造最佳效益。”老张信心十足。
和他一样,2022年,临猗县共有1000余人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些“新农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迅速成了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以自己的智慧汗水和亲身实践将学习成果谱写在了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了临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东方风来满眼春,古郇新农春耕忙。
早春的古郇大地上,还有更多忙碌的身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如火如荼、顺利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一园三区四个临猗”建设风生水起、逐梦而行……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一个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临猗正在阔步向前!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