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诗意新春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刘金祥时间:2023-01-19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赓续着炎黄子孙的人文基因,在民俗文化谱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人以春节为主题,写下了无数传承后世的诗词佳作。

唐朝诗人来鹄在《早春》一诗中吟诵:“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该诗既写出人们春节期间燃放爆竹的欢快情景,又反映了普通百姓渴求生活喜乐祥和的美好愿望。唐朝诗人卢照邻在《元日述怀》一诗中描摹:“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这首诗以人歌、岁酒、花舞、草色、风光等意象和场景,细致描摹和生动刻画春节时人们繁忙奔碌的迎春景象。

在众多吟诵春节的经典诗词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以简洁质朴的文字和晓畅明快的语言,叙写和摹绘了春节期间人们燃放鞭炮、张贴春联、畅饮屠苏酒的欢庆场景,全篇洋溢着辞旧岁迎新春的欢畅氛围。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唐伟业,而且以吟咏春节为视角展现了有唐一代彪炳史册的文化盛世,他在《守岁》一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诗人在作品中描绘出落霞余晖里楼宇殿阁的巍峨与华丽,渲染了除夕之夜皇宫密闱烛火通明的热闹气氛,也尽心铺陈君臣一道宴聚守岁、共同除旧布新的欢愉场面。一代明君唐太宗创作这首《守岁》时,正值大唐繁盛兴旺、海晏河清。因而面对除夕守岁,唐太宗禁不住兴之所至写下此诗。此诗生动呈现皇宫内外迎新辞旧的和谐景象,对后世不失为一种精神砥砺和人文激发。

明代浙江金华诗人叶颙在题为《己酉新正》一诗中描写春节:“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该诗以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吉祥喜庆的春节画面:在新年到来之际,人们纷纷步入绿意盎然的春天;梅花和柳树展露新姿与芳容,使冬日里略显暮气的松树有些不合时宜;屠苏酒装点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春节里氤氲着快乐喜庆和欢声笑语。诗人以自然的妩媚与景象的精致充盈于人们的视觉,写出了江南春节的春和景明,启诱人们陶醉和沉浸在春节浓浓的喜庆氛围里。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凤城新年辞》中这样勾勒新年:“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这首小诗不写除夕之日的爆竹声声,也不写元日里的杨柳依依,仅仅对古代民间妇女春节的一个生活断面加以聚焦。通过这首小诗,诗人告诉读者昔日农家妇女春节后大都经历一个月的清闲日子,但春节前却非常忙碌紧张,她们舞动针线、巧做新衣。该诗表露了古代女子的爱美天性和春节时的喜悦心情,是对浓郁生活气息的形象烘托和诗意点绘。

然而,同样是写除夕的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60岁所写的《除夜》亦别有一番况味,诗云:“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尽管时光飘忽、人生苦短,但诗人依旧秉持淡定从容、神思怡然的心态,春节之于作者而言仿佛就是生命里程中的一处驿站,是通向未来美好愿景的一个转折。

春节年年岁岁不同,诗意千秋万载不朽。带着这份盎然的浓郁诗情,让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玉兔献瑞的农历新春吧。


(《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