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工资为何称“薪水”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1-13

□李琰飞

很多人都把工资称作“薪水”。工资为什么要称为“薪水”呢?难道是暗喻金钱和柴草、水有关系吗?

据相关史籍记载,“薪水”一词原指打柴汲水之意,也即“烧火煮饭”的意思,所以在中国古代,工钱也被称为“柴水”。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这段文字明确地记载了陶潜给他的儿子送去一个仆人,用以帮助他儿子减轻打柴汲水的劳苦。那么,为何“薪水”后来引申为工资呢?这要从中国古代朝廷发给官员的薪给——俸禄(或称禄俸)说起。

东汉以前,朝廷官员的俸禄都以实物发放,如粮食、布帛等。唐代以后,朝廷则主要以货币的形式给官员发放俸禄。但唐初官员的俸禄主要还是以实物支付的,另外再发放一部分“俸料钱”。到了唐代中期,“俸料钱”在官员俸禄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并逐步完成了由实物向货币的转变。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记载:“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公元736年,唐玄宗改革俸禄制度。据《册府元龟·邦计部·俸禄》记载:“敕百官料钱宜令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各据本官,随月给付。”同时还规定了官吏俸禄的等级和形式:一品官每月俸料钱8000,食料1800,杂用1200,防阁费15000,共计26000;二品官每月俸料钱6000,食料1800,杂用1200,防阁费15000,共计24000;三品官月俸钱5000,食料1100,杂用900,防阁费10000,共计17000;四品官月俸料钱2500,食料700,杂用700,防阁费用6667,共计10567,以下官员月俸钱递减。唐以后,也有将实物或土地以及战争中掠夺来的人口等作为俸的现象,但总体上看,宋、元、明、清各朝还是实行货币为主的俸禄制。

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还有“月给”“月俸”“月钱”等。明代曾将俸禄称为“月费”,后改称为“柴薪银”,其意是帮助为朝廷工作的各级官吏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销之用。《魏书·卢昶传》记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之说,这里的“薪水”指的是日常生活之费用。现在人们按月领取的工资与古代的月俸、月费具有相同之意,因此人们就把工资称为“薪水”。

(《滕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