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2-29
□陈辉
饺子是传统美食,传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本名“娇耳”,用羊肉、辣椒和祛寒药材等制成,可治冬天冻耳,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1934年印刷的《淮阳乡村风土记》:“冬至节,家多煮食水饺,盖谓食此可保获(护)耳朵不致冻掉也。”
此说显系附会:其一,辣椒原产美洲,明代才传入中国,张仲景没见过辣椒。其二,饺子本作“角子”,此称宋代才出现,或“角”字不雅,明代改称饺子,远远晚于张仲景时的东汉。其三,“角子”的“角”本读如“决”,与“娇耳”发音不同。
小麦原产西亚,栽培史达1万年以上,从食物语言学看,随着小麦向东西方传播,东西方对相关食物的定名深受原产地影响。
学者高启安指出,小麦粉在古波斯语中读作peste或pist,今英语称馅饼为pie,意大利语中的pizza,法语称馅饼皮为pastry,均与此相关,俄语中小馅饼、面包房、甜点等,首音亦为p。中文的馒头、饽饽、馍馍、馄饨、锅塌、疙瘩等,似也来自原产地。唐代风行饆(bì)饠(luó),很像今天的饺子,饆饠的音亦似外来。由此看,饺子也可能是舶来品。
一般认为,饺子出现在魏晋南北朝,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将“肉+主食”这种快餐法带入,但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早期馄饨、饺子不分。馄饨的历史早,三国张揖的《广雅》中有“馄饨”一词;1981年,重庆三国(一说东汉)墓中出土“庖厨俑”,案上有饺子模型。则饺子也可能是本土原创。 (《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