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2-27
□司马牛
曾国藩十七岁就染上了烟瘾。成天手捧个水烟袋吸个不停,觉得美滋滋。32岁那年,身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曾国藩突然想到,要立志做大事,如果连吸烟这种陋习都没有决心和毅力彻底改掉,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决定戒烟。他在日记中写道:“课续后,念每日昏顾,由于多吃烟。因力折毁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吃烟,神明降罪。”于是,曾国藩拿了把锤子,把烟具砸了个稀巴烂……
曾国藩戒烟也是一波三折的,前两次就没有成功。他21岁时,转学到涟滨书院,山长叫刘元堂,懂得赏识教育,觉得曾国藩是可造之材,常夸奖他,他也特别佩服刘元堂。可有一次,平日里一贯和颜悦色的刘元堂看到曾国藩抽烟,顿时脸色大变,一顿痛骂:“我看错人了,我觉得你有才,没想到你竟染上这种嗜好,怎能看得出你是个有志青年?”刘校长如此当头棒喝,让曾国藩幡然醒悟,这陋习不改,何谈志向?于是,曾国藩下决心戒烟。
然而,决心好下,真改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关键是环境,同学都抽烟。别人瘾不大,不需要戒。但是他瘾大,同学有事没事在面前抽,对他是致命诱惑。他看着都难受。他在日记中回忆说:“初戒吃烟,如失乳彷徨。”食不甘味,浑身没劲。但是毕竟发誓了,曾国藩就强忍了两个月。后来实在忍不住,就复吸了。如此言不行、行不果,实在没脸在这家书院待下去了,曾国藩就转到了长沙的岳麓书院,并跟同学讲,从明天起再不碰烟了。但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就是给自己找借口。不久,曾国藩考中了举人,难免吸几口;进士没考上,也难免要抽。得意时抽,失意时也吧嗒几口,结果又离不开了。当然,一直戒烟戒得很痛苦的曾国藩,认识到抽烟百无一利。但这十几年中反反复复,总改不了。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知易行难”吧。
但这一次曾国藩真的下了很大的决心,决定不为圣人便为禽兽,不成功便成仁。所以他成功了,终其一生,一直到死没有再吸一口。
在戒烟这件事情上,曾国藩自己总结说:“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惜破釜沉舟之势,岂有惧哉。”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不良嗜好,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实现。
诚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虽说这道理我们都懂,但要做到也并非易事。一个人如果真想改变自己,必须要下彻底的决心,必须要有非凡的毅力,不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不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也不轻易原谅自己。否则,你永远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这就是曾国藩戒烟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