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19
李文瑶
“婚姻从来不保护爱情”,这是最近一部网剧《庭外·落水者》中的台词。很多人听了就问,不保护爱情,那保护什么?
其实很简单:婚姻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契约关系,它唯一保护的是权益。
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大家都幻想婚姻是双方关系的保险箱,或者说是爱情的保险箱,但人们大概忘了一个事实:作为法律承认的契约,婚姻是保护关系的,但它只能保护关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利益,关系当中的其他部分,特别是情感,是婚姻无法保障的。
什么可以保护爱情?
其实,没有什么可以保护爱情。爱情,就像旷野里的一棵树,需要的是不断生长。所以,我们应该探寻如何让婚姻内的爱情不断生长。
有一个大众普遍认同的生长路径是,爱情在婚姻里久了,就变成了亲情。长期的关系中,变得有一点像亲情,互相依靠是很正常的,但它绝不是让爱情停止生长的完美借口。
“都老夫老妻了,就不要要求这样那样了!”其实,这都是在回避伴侣一方对于爱情的渴求。
爱情的本质和自恋息息相关。所谓爱情,除了互相吸引外,最大的起效点就是在爱情中双方从对方那里获得了自恋的满足:
1.对方有足以让我投射理想化情感的基础。比如样貌、学识、品格、能力、经济实力等,这些都是可以在爱情中给“理想化”加分的东西。
2.我能够在对方那里看到我最美好的样子。我感觉自己在Ta那里是有魅力的、可爱的、熠熠生辉的。
所有经由爱情进入婚姻的夫妻大概都经历过这样彼此能够理想化对方,并感觉到甜蜜的时刻,但极大可能也会经历理想化破灭,突然发现在漫长琐碎的日常生活里,起初那些“光环”一点点在消失。这便是婚姻中爱情逐渐停止生长,甚至开始枯萎变质的样子。
那么,怎么才能保持理想化不破灭?怎么继续留住那些美好的感觉?只能让关系生长出新的部分。
中年之后互相成全彼此的自恋
关系生长出新的部分是什么呢?这里讲一个故事。
叶子控诉着对丈夫的失望,原以为丈夫会事业有成,没想到只能勉强糊口;原以为丈夫是一个好爸爸,没想到下班回家只盯着手机。
叶子是独生女,从小父母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直是以提高要求、批评她做得不够好的形式出现。人到中年,她仍然感觉自己很普通。
谈到丈夫当年对她的欣赏和支持,她泪如雨下:“长那么大,第一次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那么优秀。”同时她也渐渐觉察到了一件事:父母从小对她的贬低和打压,让她无法在所谓“更优秀”的异性面前找到自己很好的感觉。而丈夫虽然人没那么优秀,但能够欣赏叶子的价值,已经是她当时所能够投射理想化情感的唯一对象了。
叶子终于承认,在那个环境下成长的自己,就是能力有限,就是无法找到更“优秀”的伴侣。她第一次毫无隔离、毫无防御地看见那个“糟糕的自己”,并和她站在一起,承受之前所有被贬低的痛苦。
当她内心对丈夫的感觉发生变化后,不知不觉就没有那么多责备和抱怨,丈夫对她的态度也悄然改变,更愿意去关注她的情绪,满足她的情感和需求。
中年之后,她和丈夫再一次开始互相成全彼此的自恋,这和年轻时那种理想化的情感投注已经完全不同,这是基于对彼此更深的了解,理解和接纳之后的成全。
相信情感有再生长的可能
在长期的关系中,伴侣间的情感,除了满足彼此自恋之外,有许多类似的“点”都需要重新生长。比如,彼此的依赖、照顾、合作分工、性关系等。无论哪一个“点”上出了问题,都在提醒我们,也许该重新去回望这段感情,甚至过往的整个人生。
人们往往喜欢用“磨合”来形容长期关系中彼此的适应,但“磨合”这个词自带损耗感。在损耗感的支配下,人们只会感觉自己为了关系失去了很多,我们必须压抑自己去适应别人,而看不到,其实我们也有能力去创造关系中以前不曾有的部分,让情感长出新的嫩芽。
也许有的情感,会脱落一些东西,再长出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有的情感,只能慢慢枯萎,做什么都不行。但重要的是,我们尊重它是有生命的,相信它有再生长的可能。
让情感重新生长,秘密不在于要求对方如何改变,也不在于迎合对方而让自己改变,而在于你是不是有勇气直面并穿越过去坚硬的痛苦,破土重生。 (《中国妇女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