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旱塬蹚富路 新村新气象

——绛县下高池村党支部抓党建谋发展小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21

  2020年5月,绛县下高池、小张、岗底3个村合并为下高池村,辖14个居民组,682户2849人,其中,党员99名、预备党员两名,共有耕地9200亩。两年多来,合并后的下高池村党支部抓党建、强队伍、夯基础、兴产业、谋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党建统揽引领

助推基层治理

  下高池村党支部坚持把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作为党建的首要任务,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奉行“六坚持”:坚持主题党日活动常抓不懈,紧抓“学”这个节点,落实“做”这个关键,将党员干部置于人民群众有效监督之下;坚持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交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对党员干部进行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拒腐防变、农业科技培训,引导大家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践行初心、履职尽责;坚持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先后涌现党员科技示范户10户、党员产业经营带领人15名;坚持做好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3名、重点发展对象3名,发展新党员9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后劲;坚持发挥网格管理连接纽带作用,力争做到苗头早发现、矛盾早化解、纠纷及时调、问题不上交。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下高池村呈现风清气正、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发展主导产业

推动共同富裕

  下高池村地处丘陵,无资源、无企业,村民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为挣脱靠天吃饭的束缚,尽快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早在2015年冬,时任原下高池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吉就带领党员干部及村民赴长治市长子县取经,于2016年春成立“绛县安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建弓棚,种植圆椒、直椒、西红柿、西葫芦。如今,合并后的下高池村弓棚增加到68个,总面积200余亩;另有韭菜大棚32个,总面积70余亩。去年,此两项为村民增加收入280余万元,为集体创造收入10余万元,今年预计收入将高于去年。

  村民张贵才原先靠开三轮车拉砖为生,一年下来攒不下多少钱。在下高池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他建了10亩弓棚,年收入10余万元,不仅摘了贫困帽子,还为两个儿子成了家、盖了新房、买了轿车。该村像这种“打翻身仗”的村民还有不少。

  下高池村党支部引领村民发展主导产业,凝聚了合力,激发了积极性,为旱塬地区增收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靠实干赢民心

勇创新谋发展

  三村合并后,为方便村民出行和大型机械进入田间作业,下高池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拓宽主干道路1公里、改造硬化6公里通往田间的道路,目前还有一条长940米的田间公路正在施工。

  针对并村后党员人数增加,原党群服务中心容纳不下的情况,下高池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2间360平方米,现已完成装修,添置桌椅100余套,预计今年国庆节前投入使用。

  受今夏旱情启示,下高池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吉深感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目前正在推动兴建300亩节水喷灌示范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长吉说,去年下半年至今,下高池村多次聘请绛县农业技术人员来村里授课,组织村民到太谷农学院观摩学习,与绛县种业公司签订繁育小麦优种1200亩的合同,今年夏收为村民增收50余万元。

  如今的下高池村,环境整洁、林茂粮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各种农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鼓起了腰包,一个因地制宜,共建共治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正在形成。  张广瑞 尤生荣 李治仪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