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中华庙宇一枝奇葩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21

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关 妍 吕国玉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运城市南郊的卧云岗上,一座雄伟、肃穆、庄严的千年庙宇昂首屹立,仰山汲水而建。登斯庙,探身即可俯瞰运城盐湖全景。极目南眺,连绵起伏的巍巍中条横亘眼前。站在庙南的望湖亭上,“千古中条一池雪”的旷古胜景便赫然在目,这里便是被誉为“中华庙宇一枝奇葩”的池神庙。

池神庙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史载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列入国家祀典。它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为主的神殿,是一座赞颂、礼拜大自然的神庙,也是河东盐文化的重要载体。2013年,池神庙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神庙自唐代建立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目前仅存三大殿、玉树青霞道院、东厅、奏衍楼、海光楼等建筑,另有唐朝至清朝碑刻数十通。

池神庙从西北方向进入,此门即为乾门。乾门为砖券结构,系池神庙西北方向的门,即八卦方位中的“乾位”,故称之为乾门。上有“鹤境云衢”四字,意思是,仙鹤境界,云中通衢。

进入庙中,西侧为玉树青霞道院,小院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七年(公元1834年—公元1837年)间,是重修池神庙时新增的道院。

从青霞道院出,东侧即为三大殿。三大殿是池神庙的主殿,从东到西分别是“雨师太阳神祠”“灵庆公神祠”和“条山风洞神祠”。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封盐池之神为“灵庆公”,并在盐池岸边的卧云岗上敕建池神庙。这在中国的风俗神庙中,是唯一由皇帝钦赐的庙宇。

中国古建筑一般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进行设计,体现皇权的威严与神权的崇高,渗透着强烈的礼制和伦理观念。但池神庙的三大殿横轴排列,并列尊位,其规模相当、形制相近。这样的排列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也揭示了盐池、太阳、风等自然条件在产盐过程中互为条件的生态规律。

如今,三大殿主要用于盐文化展示。西殿主要展示内容为“古老盐湖、丰富宝藏、盐湖的昨天今天明天”,中殿主要展示内容为“潞盐生产工艺演变、历史功绩、历代盐禁、历史上部分著名管理盐池的名人及国家领导人视察盐湖等影像资料”,东殿主要展示内容为“历史遗产(包括自然遗产)、盐湖防护、行销遗迹、盐湖美丽传说、风光照片等”,是盐文化的综合概括展示。

三大殿右前方一排厢房为东厅。东厅为官厅,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面阔五间。其用途为祭祀前各级陪祭官员休息候驾之处。目前室内为“垦畦浇晒法”即“五步产盐法”实景展示。

奏衍楼位于三大殿的正南侧,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之前,原为乐楼,灰陶卷棚顶,以后各代均有增修。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奏衍楼”。历史上每年在池神庙举办庙会,为盐工、盐商的节日,庙会时盐商会请戏班酬神演戏。农历二月初一铲盐开工前祈望神灵保佑丰年;八月十五铲盐结束时,酬神感谢神灵赐福。此戏台为“连三对唱”的形制,全国仅存此一处。

穿过“奏衍楼”下拱洞,进入池神庙中门遗址。该遗址始建于元代,面宽五间,内置历代石碑30余通,解放前毁于战火,现仅存柱础,石碑露天。这些碑碣记载了河东盐池的幅员、盐法、渠堰、运销、引目、课额、盐政及历代修缮池神庙经过,还有文人学士谒庙、游览时所留下的诗赋刻石等内容。30余通碑呈U型排开,分别记述了盐业生产的工艺演进、神庙的兴废修缮等,是研究盐池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

海光楼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是盐池神庙的山门楼阁,毁于公元1947年,公元2003年在原址上复建。复建后的海光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两层,重檐歇山顶。

文人墨客登楼眺望,河东盐池胜景一览无余。古称河东盐池为“鹾海”,“海光楼”即为观光鹾海的楼。站在海光楼前向南望去,中条山横亘于眼前,古老的河东盐湖银波万顷,山、湖尽收眼底,庙与池浑然一体,令人不得不感叹古人建庙选址的精妙。

风雨千年,相守相伴。当中条山的南风再次轻拂这片厚重的土地,蔚蓝的天空下,作为池盐文化重要载体的池神庙依旧魏然屹立,它见证了盐池辉煌沧桑的昨天,也憧憬着盐池更加璀璨美丽的明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