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绛县横水镇:“1+5”产业模式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7-05

本报讯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今年以来,绛县横水镇积极探索“1+5”产业模式,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是1个全国产权制度改革服务数字化平台。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搭建乡镇职能部门与农村集体经济的桥梁,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农村资产“清化收”,算好“三资”账,维护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合法权益,充分盘活农村各类资产,为将来土地“三权分离”、资源充分流动、新增融资贷款打下坚实基础,有力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5”是5种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一是西灌底“反租倒包”设施樱桃模式。西灌底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农户的土地流转至村集体名下,对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建设樱桃大棚等基础设施,再将大棚倒包给农户,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大棚承包合同,由农户交纳承包费,承包费根据之后樱桃产量增加进行相应调整。二是乔寺文旅融合湿地公园模式。乔寺村依托国保文物“乔寺碑楼”,深度挖掘碑楼潜在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积极引进资金与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立足中条山下、涑水河畔这一良好区域位置,修建河边渔场和莲池,在有利的地势建设垂钓园、百亩莲池、百亩鱼塘、百亩采摘园和千亩蔬菜种植基地生产区,引进百家饭庄,建设一个集湿地文化、湿地产业、湿地生态教育、湿地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生态公园。三是柳庄陈赓教育馆红色发展模式。柳庄村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完成陈赓为和平而战教育馆建设。同时,围绕“感悟红色精神,体验红色教育”,突出“注入红色元素、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产业”等红色主题,建设村史馆、培训中心等红色阵地,为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经济打下良好基础。利用红色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集红色旅游为核心、传统文化为依托、自然资源为底色,吃住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对废弃窑洞进行宅基地改造,结合村级文化资源,建设窑洞民宿,打造窑洞文化,以民俗推动民宿。四是横东羊场市场游乐场“三场”融合模式。横东村按照“制定好一个规划,找准一个好路子,壮大发展村集体,造福一方老百姓”思路,充分利用回族居民养殖经验、原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闲置土地资源等,建设规模化羊场、改造升级九龙市场、建设休闲游乐场等项目,以村为中心逐渐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五是新庄“三角发力”互动发展模式(党建发力、产业发力、文化发力)。新庄村大力发展草莓种植,新庄草莓示范园为“十大农业园区”的典型园区,至今共建成56个草莓大棚,占地面积150亩,年收益500万,成为该村特色主导产业。草莓示范园建设期间,村“两委”带领村民前往各地参观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荣 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