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我市举办庆祝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6-11

活动现场

运城晚报讯(记者 王斌)6月10日上午,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市在运城博物馆南广场隆重举办了主题庆祝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领导组组长王志峰出席并致辞。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宣传展示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市特举办此次主题活动。

整个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书香育民赠书、版面展示宣传、文化遗产知识有奖问答、专家咨询和文艺展演等。尤其是精彩的稷山高跷走兽表演,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从交警部门退休的王女士对河东厚重的文化遗存很感兴趣,她在专家咨询台前拿到了宣传资料,表示会认真了解这方面知识。“今天的宣传活动很好,咱对家乡了解多了,给外地朋友也有可讲的东西了,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

为扩大文化遗产影响力,主办方将102处国保、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考古发掘阶段成果以展板形式进行展出,让更多的人认识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稷山高跷走兽的表演者王二龙在休息之余说:“你看,展板上的这些老艺人有的已经去世了,不过现在这项技艺一直在传承,小学三年级的娃娃们在课堂上就有机会学习到。”一旁,市民朱先生则拿出手机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了解更多关于绛州澄泥砚的知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全市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国保单位102处,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国家级非遗项目28项、传承人19人,居全省前列;特别是绛县西吴壁遗址、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和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入选“新时代百大考古新发现”;夏县师村遗址等两项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环节。

主持当天仪式的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小光说,我市隆重举办庆祝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目的就是以节为媒、以节造势、以节聚力,广泛宣传我市丰富且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展示文化遗产阶段性保护成果,着力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自豪感,共同推进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王志峰在致辞中号召全市广大文化文物工作者,要坚持从文化遗产和考古遗存中凝练文化和精神内涵,深入探究中华文明延绵不绝、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文明韧性以及开放包容、朴实典雅、和谐自然、崇礼尚德的文明特质,通过学校教育、文艺作品、理论研究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深化拓展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考古专业院校的合作力度,积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基地建设,搭建多层次、机制性文物考古交流合作平台;要推进文物事业融合性发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物数字产品和文旅融合新路径,为全方位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当天的会场设立了专家咨询台,为大家免费提供文化遗产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中,我市现有10座“河东书房”获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书籍,包括《运城国宝》《运城馆藏文物精粹》《山西珍贵文物档案·运城卷》等;工作人员还向公众现场发放文物保护利用宣传资料,传播文物保护理念,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和热爱运城的文化遗产。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