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4-23
冯德清
父母带孩子来看病时,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需要忌口吗?”当然需要。那什么是忌口,为什么要忌口,生病期间又该怎么忌口呢?
“忌”的意思是禁忌、不可以;“口”是从口吃进去的东西;忌口就是指一些东西不能吃。为什么要忌口?通常的理解是有些食物会“解药性”,吃后会和药物发生反应产生毒性,如中医常说的“十八反”“十九畏”。另外,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可能相反,如药是温性的,吃凉性食物就会降低药效;有些药物甚至还可能与食物发生毒副反应等。由于医生基本不会这样开药,所以我们所指的忌口并不在此,真正需要忌口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食物——生冷和营养。
一忌生冷,主要指各种水果、冰激凌、酸奶、冰镇饮料等。吃了这些生冷食物后,由于“热胀冷缩”,气管、食道、肠道、毛孔都会收得更紧。气管收紧、痰液变稠,会导致咳嗽、喘促更重;食道、肠道收紧,会加重消化不良、排便不畅;毛孔收紧,会导致体内的热散不出,高热退不下。
二忌营养,即各种营养丰富但难以消化的食物。人在生病时,消化功能会减弱,吃了富含营养、难以消化的食物,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变成垃圾囤积在肠道内,时间一长就会发酵产热、产毒素,使疾病加重。越营养,越难消化,残留越多,产生的垃圾也越多。这也是很多孩子为什么一咳嗽就有很多痰,但把饮食变清淡后,痰就慢慢减少的原因,可见营养物质只有吸收了才是有益的,不然就是垃圾。而忌口就是为了减轻身体负担,加强药效,集中力量去抗病。(《大众卫生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