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退役军人柳永忠|富农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4-13

□记者 解世忠 陶登肖

平陆县是黄桃种植大县,柳永忠敏锐地看到了黄桃深加工的商机。

2008年,柳永忠东拼西凑,投资了十几万元在黄桃主产地张店镇,建成了最初的加工厂——吉力桃脯加工有限公司,将收购的桃子进行初期的腌制,然后加工成标准产品投入市场销售。

此举深受桃农青睐。

“我种了20多年桃了,以前有瑕疵的桃就没人要,全得倒,而且倒都没地方倒。”张店村桃农马文跃越说越激动,他家种有12亩桃,没有桃脯厂时,他每年都要拉着瑕疵桃往沟里倒。这几年有了桃脯厂,家里的商品桃卖了后,瑕疵桃也有地方卖了,还多了一项收入。“桃脯厂对老百姓来说,好处太大了!”

马文跃说,每年一亩桃起码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桃子是次品,记得有一年,遭了冰雹,一亩地连百分之三四十的商品桃都没有。种植桃树,一年光肥料、浇地、打药,一亩地就得投入3000多元。遭灾后,一亩地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连本钱都回不来。

2015年、2016年,在连续两年经历了桃子斑点病和冰雹灾害后,虽然商品桃仍然不多,但吉力公司收购了所有瑕疵桃,帮桃农挽回了损失。

对吉力公司,张店镇古城村第一书记王全心也是心怀感激。

古城村种植桃树1000多亩,全村600多户就有400多户种了桃树。以前的落桃没人收,只能往沟里倒。从2008年开始,柳永忠就把次品桃统一收购,统一加工。

“每年在我们村收购的次品桃达25万公斤,按两毛钱一斤算,就能给桃农增收10万元。”王全心说,吉力公司在收桃时,比其他搞初加工的公司出的价格高,一斤能高几分钱。“对桃农来说,这就了不得啦。”

2010年,古城村委会为吉力公司送去了一面写有“思民意,解民难,办实事,暖民心”的锦旗。

“柳总跟别人不一样,他见利小,总想着让老百姓多赚点,自己薄利多销,不赔就行。”王全心十分感慨。

一次,张店镇岭桥村一位86岁的桃农前来吉力公司销售次品桃。柳永忠一看,他家的桃子已经发软,不符合公司的收购要求,但看到老人期盼的目光,二话没说照价收购了这批次品桃,转身把这批桃分给了员工。

吉力公司在多年的收购、清洗、挖桃核、切瓣、腌制、销售等过程中,早已摸索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既帮助了桃农增收,又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每年6月~8月,桃子成熟季节,光挖桃核这一环节,每天就能为村里的留守人员带来50元~300元不等的收入。

多年来,柳永忠收购鲜桃时坚持让利于民,每年为桃农直接增加卖桃收入1200万余元,其原料收购辐射平陆县常乐、张村、杜马、部官、圣人涧、张店等8个乡镇,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

2020年,吉力公司被平陆县委、县政府认定为脱贫攻坚“扶贫车间”,产品荣登国家“扶贫832”产品平台。当年9月,柳永忠还代表平陆县参加“中国星火项目创意创业创新大赛山西选拔赛”,夺得山西赛区退役军人组三等奖。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柳永忠从来不忘企业的宗旨,将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几年来,无论他走到哪儿,都是以诚相待、规范经营。公司先后与浙江灵鑫、杭州超达、广东东阳、湖南长沙的盐津铺子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合作户来自天南地北,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

目前,吉力公司的6个桃脯加工分厂,年产半成品桃脯1万余吨,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成为华北地区桃产区影响力较大的桃脯加工企业之一,所生产的桃脯,大多数出口到了东南亚国家。

近年来,在做好桃脯加工销售的同时,柳永忠还借助自己的平台销售家乡的苹果、面粉、蜂蜜、粉条等农特产品,持续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链接:

退役军人柳永忠|扶友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