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4-11

□记者 张建群 薛丽娟

清明过,春三月,万木葱茏。素有粮仓之称的晋南大地,小麦起身拔节,油菜花开遍地金黄,桃花杏花梨花次第开放,连枣花也憋足了劲儿,准备早日绽开笑颜。农民伯伯是最勤劳的人,他们与太阳一起起床,甚至,还要更早一些。他们与月亮相伴回家,乡路旁,身影后,是诗行一般的田垄,画卷一样的菜园。

在素以生产蔬菜闻名的夏县,有一块不同凡响的田地,沃野千顷,绿意盎然,顶着小黄花的作物,让人看上去既亲切又陌生。是油菜?不是。农民们收割的是叶子与秆,还有花。列队的快运车,秩序井然,装好后,立刻风驰电掣,始向祖国的南疆。广州?不,香港!这里是南菜北种、运城供港蔬菜产业园夏县项目基地。近万亩土地,数百名特殊的新式农民,在这里播种着蔬菜中的“劳斯莱斯”,堪称南方人饭桌上的宠儿——菜心。据不完全统计,喜食绿色蔬菜的南方人平均每人每天要食用约0.5公斤菜心。菜心,是他们的最爱,也是农耕文明滥觞之地、古河东运城、夏县在农业方面调产、增产、振兴乡村的绿色生产基地。

印象中,运城市区的人们常常能吃到夏县产的菜。因为离运城市区近,过去菜农们是骑着自行车、驮着菜筐子来卖的。然而,谁能想到,如今的夏县,把蔬菜卖到了香港。过去的年轻人,唱香港流行过来的歌,看香港拍摄的武打片。谁能想到,今天的香港市民,吃着河东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产出的绿色蔬菜。这是不是一种交流与反哺?我们暂且不论。读者朋友一定想知道,在“夏乐”西瓜、“夏鲜”蔬菜之后,又是哪个品牌在夏县擘画出如此大的手笔,竟然把菜心卖到了香港?

不错,这与运城市委、市政府发展“运城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工程分不开。这片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就是2021年列入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1311”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这里还是夏县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是运城市农业农村局的重点联系单位。

这些信息,肯定还不能让心急的读者解渴,没错,每一项事业的起步、发展、见效,都要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尤其是发展农业,这种周期长、见效相对慢的产业。在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的过去与今天,谁能有这样的情怀与胆气,在村子里发展这如梦一样美好,如诗行画卷一般壮阔,给人希望,给乡村活力的事业?

让我们把谜底慢慢揭开。

这片万亩菜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夏县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好像为了让事业更加名副其实一样,公司的初创者姓田,田地的田,名登科,是个生于1982年的年轻人。作为“运才兴运”的引进人才,他与伙伴们从古都西安回乡创业,如今已是第四年。因为劳碌,他的体重锐降40公斤,亲爱的大地母亲才终于为他和世邦一班人,捧出了沉甸甸的产出。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干事业更是要靠一种精神,干农业不仅要靠精神,还要靠情怀。要知道,当年小田20多岁,聪明能干能吃苦,在西安经营果品批发生意,一干就是十几年,是行业里的“星级”人物。家乡运城,难以计数的果品,从他的批发部里走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坐拥数以千万计的资本,几乎不用再怎么奋斗,按着以前的模式与路径,稳稳当当向前走就是吃不完的金饭碗。然而,从河东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小田,根在这里,心在这里,情在这里。当运城市委、市政府“运才兴运”战略甫一发布,小田的心便有些动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这句诗,之所以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我们许多人都是从黄土地上走出去的。土地恩养与抚育了我们,她,是我们精神上的“母亲”。田登科被“母亲”一召唤,决定回家乡——“运才兴运”,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并且,按照运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重点项目规划,小田把巨额的资金,投向了农业,投向了沉默、厚重、生长希望的田野。

2019年,他先在平陆选址、建园,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项目搁浅。当人们面对事业发展中一些无法克服与解决的问题时,常常将它简而言之——种种原因。小田也是这样,一言难尽的困难,土质、交通、灌溉条件、村民态度……种种的种种,暂时阻挡了他创业的脚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你的初心是“兴运”,只要你的愿力是“为民”,得道多助,总会有人来支持你。小田深信这一点。果然,运城市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郭益鸿亲眼目睹小田的不易,职责与使命、党性与作风使然,他不动声色,又不遗余力地带着创业者小田,在运城各县(市、区)的田野上奔走,选择、甄别、研判!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终于,夏县,这个以蔬菜大县闻名三晋的县境中的禹王镇、尉郭乡,平畴沃野、厚朴农人向小田张开了怀抱。热情的夏县人,作风过硬的夏县党委、政府一班人,还有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一班人,对这个年轻人创业热诚与回报家乡情意的大加赞赏与支持。世邦农业进入了夏县十大“标志性、牵引性”重点项目,成了挂在书记、县长心头的重头工作,他们的心与小田的心贴在一起。

人心齐,泰山移。两人齐心,其利断金。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民谚、俗语,从来都是近乎真理的真知灼见。于是,禹王人、尉郭人乃至夏县人、运城人惊喜地发现,禹王镇、尉郭乡那块连成一片的土地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整齐划一、人欢车鸣、人来车往……崭新的作物品种、全新的事业规划、走出黄土地、走向香江两岸的潜力产业。当金黄的菜心花摇曳于一望无垠的田野上,人们慢慢明白了,原来,这里在悄悄种植着一种高营养、高产出的绿色蔬菜——菜心。并且,菜心不只有一个品种,而是有芥蓝、迟菜心、奶白、青菜苔等十多个品种。

当地人渐渐知道,在这块土地上创业的是铿锵三人行。董事长田登科、基地经理赵兴、生产总监赵金峰,清一色的“80后”小伙子,振兴农业、安邦济世。缔造市场化、科技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四化农业”,生产土壤健康、过程健康、产品健康、大众健康的“四健产品”,听起来振奋人心、光芒四放。然而,现实中的三人,创业之初,曾窝在不足20平方米的集装箱房内,吃、住、办公整整一年。

起初,他们设想了在运城种菜的种种优势——一年10个月的生产期,可以收获八茬菜。但是土壤改良、铺设喷灌设施、田间道路修建、管道维修,仅忙基础建设,就用去整整一年。

2021年,8月热死牛的高温、9月淋倒房的淫雨、10月不期而至的霜冻,对3个年轻人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小田愣是从110公斤瘦到70公斤。好在,汗水洒在哪里,哪里就会生长庄稼。体重下去了,产量上来了。这个转化有些奇特,却格外真实。3个“80后”用他们在外多年练就的韧性与耐性,在这片黄土地上做出了一份让当地老百姓和党政领导都满意的答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小田与两个小赵,在夏县举起了绿色蔬菜种植的龙头。响当当的近万亩菜地,引来了一个又一个南方菜商。在平陆与临猗两个农业大县,他们又先后流转经营3800余亩土地,以成熟的经验与模式,让那里的土地披上绿装。现代农业,拼的是规模、科学。种菜靠的再也不是原来的瓜锨、水桶与菜筐,而是机种、喷灌,是从标准化种植、采收、分拣,到预冷、包装、冷链运输、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世邦的事业不是小田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他和两个小赵三人的事业,而是与当地党委政府、许多当地农民息息相关的事业。夏县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世邦发展,已将公路修到了供港蔬菜基地地头。移苗、打包、运输用的全是当地的农民,大家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乐在其中。菜心收割的技术含量高,当地农业部门面向农民展开定向培训,于是,又有一大批农民成了身怀新技术的人,他们与世邦一起,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劳动在新时代的春风里。

这是世邦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显性收益,另一项大的收益是土地流转费。以前,当地农民一亩土地流转费200元,如今世邦给到了500元。以前,盐碱地没有产量,如今,世邦下大力气对土壤进行改良,原来因青龙河泛滥造成的盐碱地,经过科学改良,成了土质疏松、透气性好、产量高的好地、厚地!

“伢这现代化生产,美多哩!把这盐碱滩治理成刮金板,过去咱可是想都不敢想!”在世邦包菜的农民老吕说。除了改良土地,造福农民,世邦还利益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每年每亩地,世邦还会出一定管理费用,支持各村村“两委”为村民办实事,修路、架桥、栽树,不一而足。乡村就这样悄悄振兴。

附近村民张奶奶最高兴的是,如今吃菜不花钱了。村里有世邦为村民设的定点领菜处,需要了过去领就行。除了发菜,世邦每年还会拿出数万元,为附近村里的特殊群体送些生活物资。“每次给乡亲们送些东西,心里都很舒坦。咱就是农民的孩子,现在能给老百姓办点事儿,咱心里痛快。”小田说着,摸了摸脑袋,脸上的笑容憨厚又羞涩。“黄土地的儿子,在田野播种绿色的希望。”我们的脑海中,涌出了这样的诗句。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世邦的菜品因为绿色、无公害、品质过硬,不仅在香港成了抢手菜,在上海等大都市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在上海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有关部门协调世邦尽快整合优质菜品,支援上海市民抗疫。于是,每天1.5万公斤,连续十余日,十余万公斤的优质平价蔬菜通过世邦整合包装,发往上海。

说起这件事,小田的脸上除了豪情,多了几分凝重。做“有远见、有情怀、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奋斗者,是世邦人的人生格言,也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小田,这个农民的儿子,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创业者,深深明白,越向前走,就越与祖国的脉搏跃动同频。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倡导的粮食安全战略,世邦如今每年2月至5月初、8月至10月下旬种菜。5月至8月,万亩田地还要种一茬玉米。“把饭碗端牢在自己手里,世邦也要出一份力。”小田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所有人心连心、手挽手,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出来的。就像古河东、新运城这片沃土,通过给人以营养与关爱的蔬菜,在特殊的时间与地点,发出了特殊的光和热!

当香港、上海的人们在食用新鲜、美味、可口的菜品时,有心的人们可能会听到一句话:这一批菜是山西运城产的,那里是后稷故里,土壤肥沃,人民智慧勤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