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以诵读促进阅读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4-08

任婷珍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也是提升学习质量的途径。近年来,河津市第三小学将诵读确定为学校特色发展项目,以诵读促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以诵读凝聚家校共同育人力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开启主题诵读。学校申报大单元主题阅读课题获得通过,该课题紧扣学生语文教材,提倡以单元为单位学习,提倡课外阅读“课内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围绕单元主题,课题组配套推出了与课本每一篇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名言、现代诗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便于积累运用。学校将上述资源整合成诵读校本教材,全体语文教师边研究边实践,按照课堂上“少讲多读”的要求,师生共读诵读语文课本;借鉴课题组提供的读法,生生同读古诗词、名言、现代诗;亲子诵读完成每天的阅读陪伴。由此,学校开辟出“三位一体”的主题诵读通道。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过程性资料,又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录制视频,激发诵读兴趣。为了使学生保持长久的诵读热情,学校首先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录制诵读视频。那些精美的诗歌、儿歌,那些精炼上口的古诗,角色形象突出,画面感强烈,非常利于置身情景中诵读,非常利于表演读。如果诵读者穿上恰当的服装,配备恰当的道具,添加恰当的音乐,诵读效果会更好!这给亲子诵读、师生共读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公园、田野、广场、跑道到处都成了诵读场所。老师和家长们坐在一起创作视频录制的脚本,搜寻适合文本的场地、服装、音乐、读法,由读者变成导演,一段段画面精美、品质上乘的诵读视频就诞生了。随着一个作品在国家课题网上发表,一批作品相继发表,带动了全校诵读项目蓬勃开展。目前,我校已有400多件诵读视频被“主题阅读”课题组采纳并向全国推广,将诵读活动推向了高潮。

改进读法,提升诵读品质。低年级教材中的诗歌和诗词,大都篇幅小、难度低、节奏感强,通常采用“韵脚回声读”“手语表演读”很快就背过了,但那是浅表诵读,加上“写法提示读”会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加上“赏析读”会潜移默化教给学生鉴赏美文的方法;“一咏三叹读”“回环复沓读”会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改变人称读”“男女呼应读”就会深入作者或主人公心境,深度理解文本……目前,学校使用近四十种读法,有待发挥更大的语言文字学习应用价值。

链接时空,让文字落地。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分单元设置,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主题编排的进度与季节吻合,具体到教学中,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景下诵读才能让文字发挥最大作用,非常值得思考。学校巧用教材,将诵读与节日结合起来,国庆节用诵读祝福赞美祖国,重阳节把问候关怀诵读给祖父母。春节诵读团圆,清明节诵读思念,只要是节日,都因时因地策划诵读,在时光轴上悬挂文字,用文字诠释节日,用诵读记忆岁月。学校将诵读与研学结合起来,使读、明、行有机融合。在红色教育基地诵读英雄的故事,在自然景区诵读景物诗词,在先贤祠堂、纪念馆诵读逝者的作品,在远足爬山中诵读壮志豪情的诗歌。从感官上引发共鸣,触碰最深刻的记忆。

延伸链条,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国粹,这些高度凝练的文字背后,祖先谆谆教导我们如何与自然、国家、他人、自我和谐相处,几乎回答了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所有疑问。读经典,壮大格局;读经典,扩充视野。学校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布置诵读任务,从低到高依次读《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道德经》《孝经》《论语》,诵读主体是全体师生和家长,时间是周末假期。共同的经典诵读软化了家校矛盾,在文字的教诲中,学校与家庭越来越近。学校适时培训诵读教师,研讨诵读课。坚持每周一国旗下诵读,举办大型诵读活动,为诵读特色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河津市第三小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