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 □张双林时间:2022-04-06
赵姓是百家姓中排在首位的姓氏,老北京也有一些与赵姓关联相联的姓氏商标,其中最为著名的应是“抓髻赵”和“蛐蛐赵”。
按《天桥旧影》所云,“‘抓髻赵’本名赵奎恒,演出时必梳抓髻,得艺名‘抓髻赵’”。他主要演唱“十不闲”(曲艺的一种),最拿手的节目是《王二姐思夫》《小寡妇上坟》《丁香割肉》等。“十不闲”注重口辙,口齿不清楚的人难以演唱。“抓髻赵”一直唱到七八十岁,他除在天桥演出外,也去庙会及朝阳门外菱角坑演唱,听说他唱堂会时分文不取,口碑很好。
老北京人好玩秋虫,称蟋蟀为蛐蛐,秋天里捉蛐蛐、养蛐蛐和斗蛐蛐成为许多人的一大乐事。而与蛐蛐有关的人和物成了古城的一个行业。在老北京就有“蛐蛐文子”“蛐蛐景子”和“蛐蛐赵”等以贩卖蛐蛐为业者脱颖而出,尤其“蛐蛐赵”更是四九城闻名。当年曾风传“蛐蛐赵”用一只蛐蛐换一匹大骡子的轶事,虽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从侧面表现出“蛐蛐赵”着实是行家里手。“蛐蛐赵”捉几只上等蛐蛐混出一年的嚼裹儿不算新闻。从“文子”“景子”看,他们可能是旗人。
在赵姓商标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面人赵”(赵阔明)。许多人都知道北京有“面人郎”,而“面人郎”的师傅就是“面人赵”。只是年代久远,人们把“面人赵”忘了。(《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