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明代北京有多处养马场所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3-22

孙福海

在海淀区和昌平区有许多带有“马坊”名称的村庄。例如:昌平区南口镇北马坊村、阳坊镇西马坊村、小汤山镇马坊村,海淀区上庄镇的东马坊村和西马坊村,顺义区木林镇马坊村等。“马坊”从何而来呢?这就要追溯到明代的御马监了。

贯穿整个明代,北方游牧部落一直都是明朝防御的重点。明代不仅建造了长城,囤积了大量军事力量,而且还在北京城外水草丰茂的地区大量地繁育饲养军马,用于作战或者运输。

明朝马政主要由三个部门负责:一是官牧,由御马监、苑马寺这些机构使用明军卫所军人养马;二是民牧,由太仆寺负责,将马分发到老百姓家中饲养,同时给予养马家庭一定补偿;三是在长城沿线定期开马市,和游牧民族以茶换马。

在明代宦官二十四个官监中,御马监地位很高,仅次于司礼监。御马监最初的职能是管理御马和进贡的良马,为皇帝出行准备马匹。之后,随着权力的扩大,御马监开始管理皇庄、经营皇店,成为明廷的“内管家”。御马监养马、驯马的人员,在永乐时期,称为“养马勇士”,宣德时期,名为“羽林三千户所”,随后逐渐演变为御马监统领的禁兵“腾骧、武骧左右四卫”,又称四卫勇士营,为皇帝担任宿卫禁兵。

御马监在各地的马房,由御马监派出的“掌房”太监管理,每座马房有四个负责人,一名管理钱粮,另外三人管理马匹和放牧军人,放牧军人由卫所军士担任。每年马房收入七成交户部,三成留马房修理城堡、马圈、仓库等设施。

北京郊区有御马监管辖的养马场所20余处,名字叫“马房”。明代的昌平、海淀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军都山以南地势平坦,草木旺盛,有充沛的水源。这些水草丰茂的地方,成为御马监建马房和草料场的佳所。御马监在昌平地区的马房有黄土马房(回龙观镇)、郑家庄马房(北七家镇)、汤山马房(小汤山镇)。这些马房都建有城堡,城中有马厩、官署、寺庙等建筑。

为了保证马匹越冬所需的草料,御马监还设置了许多草场。在皇城内有御马监大厅之南的里草场、东安门外的中府草场,皇城外东北有天师庵草场等。在顺义区有占地两千六百余顷的顺义北草场,海淀区苏家坨草场(草厂村),昌平汤山草场(小汤山镇常兴庄)、黄土店草场、汤山草场、郑家庄草场等。

清代初期,由于马房、牛房等消失,这些地方形成了村落,经过300多年的变迁,这些地方虽然不再养马,但名字被保留了下来,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