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扩大范围 提高待遇 方便使用
我市门诊特药品种调整至139个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3-15

运城晚报讯(记者 陶登肖)3月14日,从市医保局获悉,为进一步做好国家谈判药品落地,方便患者用药、提高报销待遇、减轻个人负担,根据省医保局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双通道”药品范围和待遇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市对门诊特药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概括起来就是“扩大了范围,提高了待遇,方便了使用”。

《通知》扩大门诊特药范围和品种。调整后的特药共139个,国家谈判药品中的36个药品纳入门诊慢特病用药范围,其他国家谈判药品按普通乙类药品管理。

在调整完善报销标准和管理办法上,《通知》按原特药政策,2017年首批确定的6个按70%报销,其他89个药品职工按60%、居民按50%报销,报销比例低于住院和门诊慢特病,也略低于周边省份。根据山西医保基金负担能力,统筹考虑住院和门诊慢特病的报销比例,这次对门诊特药报销比例进行适度提高。此外,《通知》规定参保人员(包括未办理门诊使用特药备案手续的人员)住院期间使用特药,经主管医师诊断符合适应症并开具处方,经特药责任医师审核后,可使用相应的门诊特药。

本次调整的特药品种和报销比例从今年3月1日起执行。调出特药管理的司维拉姆、碳酸镧两个药品,已取得用药资格的患者,设置了两个月的过渡期,其特药待遇可延长到4月30日,确保新老办法无缝衔接。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对门诊特药、门诊慢特病、门诊统筹等提供处方流转服务,组织药品流通企业提供“互联网+”药品销售服务,重点对国家谈判药品、国家和省带量采购药品等提供充足的供应保障,让群众在更大范围内分享医保改革红利,满足用药需求。

新闻延伸

此次门诊特药政策调整后,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加特药品种

从2017年开始,我省先后4次从国家谈判药品中纳入95个门诊特药,患者门诊使用,在医疗机构和药店两个渠道购药(即“双通道”)均可报销。

2021年,省医保局等部门明确了医保药品纳入特药的基本条件:主要在门诊使用;适应症、用药周期和用药量明确;适应症未纳入门诊慢特病或已纳入但年度限额与药品费用差距较大;药品价格较高或年治疗费用较高;适合医院和药店两个渠道供应;属于协议期内国家谈判药品,或主要适应症与现有特药适应症基本相同。

对照这些纳入条件,本次调整,将2021年国家新增谈判药品中的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等36个药品,协议期内谈判药品中的艾曲泊帕乙醇胺片、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两个药品,医保乙类目录中的利鲁唑等8个药品,纳入山西省特药范围。本次新增的特药,主要包括罕见病、恶性肿瘤、传染病(丙肝、艾滋病等)、血小板减少症、皮肤病、阿尔兹海默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种,患者门诊用药报销有了更多选择。

原门诊特药中的司维拉姆、碳酸镧为肾透析用药,在全省统一门诊慢特病病种后,本次调出门诊特药,纳入门诊慢特病用药范围。调整后,山西省特药由95个增加到139个,国家谈判药品中的36个纳入门诊慢特病用药范围,其他国家谈判药品按普通乙类药品管理。

二、提高报销比例

1.山西省首批6个特药(曲妥珠单抗、氟维司群、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舒尼替尼),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仍执行原规定按70%报销(不执行乙类药品个人先行自付比例,下同)。

2.新版特药目录中,有21个专门用于罕见病治疗的药品,包括肺动脉高压、多发性硬化、脊髓性肌萎缩症、法布雷病、肢端肥大症等,这些病需要长期用药且药费高、个人负担重,这次给予了适当倾斜,职工医保按70%报销,城乡居民医保按60%报销,报销比例比原来提高了10个百分点。

3.其他特药,职工按65%报销,城乡居民按55%报销,报销比例比原来提高了5个百分点。

经过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新药大幅降价并纳入报销。协议期内,部分老药价格也有一定幅度下降,再加上本次报销比例的提高,山西省参保患者将得到极大实惠,个人负担将大大减轻。

三、改进用药服务

按原特药政策,参保人员住院期间用药,也必须由特药定点医院的责任医师开具处方,不太方便。另外,患者用药必须提前办理备案审核,这样如果住院期间首次用药,可能会有一定的空档期不能报销。

本次政策调整后,参保人员(包括未办理门诊使用特药备案手续的人员)住院期间使用特药,不再需要提前在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只要主管医师诊断符合适应症并开具处方,经特药责任医师审核后,即可使用相应的门诊特药。住院使用特药,药品费不计入住院费用,单独结算,但医院须在病历中完整记录,且只能开具在院期间用药的处方量。出院后需在门诊使用特药的,仍执行原有管理规定,须在特药定点医院诊断备案,由责任医师开具处方,在特药定点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

记者 陶登肖 整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