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河东名人馆)展陈人物名单(100位)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3-15

1.华胥

华胥氏是中华圣母,生活在距今7000年前运城市永济一带。《山海经》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雷神在吴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在《运城(河东)上古历史文化纲要》指出:此处吴通虞,虞即平陆一带虞国。故雷泽应在芮城、永济一带。

2.伏羲

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一,生活在距今7000年前。他发明创造八卦,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教会人们渔猎。古籍《考古要录》:“河中风陵,或疑为古伏羲冢,以庖皇为风姓故”。

3.女娲

女娲,补天造人,制乐立媒,三皇之一,生活在距今7000年前。女娲是伏羲妹,自幼与华胥氏、伏羲生活在黄河流域。今运城芮城县风陵渡有女娲陵墓,自古运城就流传女娲补天的传说故事。

4.后土

土地崇拜始于原始社会,相传黄帝扫地为坛祭祀后土。到了周代,皇天与后土并称。汉武帝在汾阴(今运城万荣县)重建后土祠,祭祀后土。历代延续在此祭祀后土。

5.黄帝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五帝之一,轩辕氏,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黄帝与蚩尤在运城展开大战(史称阪泉之战,或涿鹿之战),争夺盐池控制权。《孔子三朝记》曰:“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

6.蚩尤

蚩尤是上古九黎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的河东盐池一带,后被尊崇为华夏先祖之一。《诗传旁通》:黄帝“执蚩尤于中冀而诛之,身首异处”。今运城盐湖区东郭镇有蚩尤村。

7.嫘祖

嫘祖,黄帝元妃,西陵氏之女,她是我国最早养蚕缫丝的代表人物,以其始蚕,故又称先蚕娘娘。运城市夏县西阴村自古供奉“先蚕娘娘”庙,在附近的西阴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半个蚕茧化石。

8.风后

风后,伏羲后裔,上古时期黄帝的宰相,为黄帝统一中原作出了重要贡献。风后造指南车,辅佐黄帝打败蚩尤。风后死后,葬芮城县风陵渡。风后故里(运城市盐湖区解州社东村)有纪念他的庙宇——风圣庙。

9.唐尧

尧是陶唐氏部落首领,出生于运城绛县尧寓村,他制定历法,访贤任能,传贤不传子,传位给舜。《帝王世纪》曰:“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

10.虞舜

舜是有虞氏部落首领,承尧启禹。史书记载,舜“都蒲坂,渔雷泽,耕历山,作《南风歌》,卒于鸣条,以孝闻名天下”,被后世称为“德圣孝祖”。今运城盐湖区有舜帝陵。

11.大禹

夏后氏部落的首领。大禹率领人民治理洪水,禹凿龙门,三过家门而不入,其献身精神流传千古。大禹建都安邑(今山西运城),划定九州,勤政爱民,选贤任能,统一历法,拒酒远佞,堪称千古贤君。

12.后稷

后稷任尧舜时代司农,周族始祖。名弃,母为有邰氏之女,名姜嫄。后稷被尊崇为我国的农业始祖,五谷之神。他教民稼穑于稷王山。

13.夏启

启是禹的儿子,禹去世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又西征打败有扈氏部落,建都安邑,建立和巩固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4.夏桀

夏桀,姒姓,名履癸,夏朝末代君主,帝发子。统治期间,荒淫无度,暴虐无道。鸣条(安邑)之战,夏桀兵败被俘,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

15.关龙逄

关龙逄,夏桀时期大臣,他刚正不阿,性格刚烈,看到夏桀奢侈残暴,就多次劝谏夏桀体恤百姓,施行善政。夏桀不听,被用炮烙之刑残害。今山西运城安邑北有关龙逄墓。

16.成汤

成汤,名履,商朝开国君主。成汤顺应民意,率领军队在鸣条(安邑)打败夏桀,灭夏而创建了商王朝。成汤在我市境内留下大量遗迹,今运城市东有汤里村、闻喜县有汤王山(景山)。

17.巫咸

巫咸,鼓的发明者,祖居巫咸山(今夏县东瑶台山),与伊陟共同辅佐商王太戊,整饬政事,治国有绩,商王朝中兴功臣。

18.傅说

傅说,商王武丁相,山西平陆人,是中国第一个尊为圣的人。在中条山圣人涧,他发明了版筑技术,防范洪水,解民居所。商王武丁,求贤若渴,举傅说为相,他辅佐武丁,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扩大疆土,安邦治国。

19.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传说是商末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二人到周国考察,周武王伐纣,二人拦马谏阻。周武王灭商后,二人不愿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今运城中条山西),不食周粟而死。

20.晋献公

晋献公(?—前651),姬姓,名诡诸,晋国曲沃(今运城闻喜县)人。在位期间,尽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同时坚持攘夷政策,攻灭骊戎、耿国、霍国、魏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国、虢国,扩张晋国版图,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21.介子推

介子推(?—前636),后人尊为介子,晋国(今运城夏县)裴介村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

22.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前628),姬姓,名重耳,晋国曲沃(今运城闻喜县)人。晋文公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秦齐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之乱。前632年,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并召集诸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23.百里奚

百里奚(约前725—前621),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虞国(今运城平陆县)人。晋献公假途伐虢后,灭亡了虞国,俘获百里奚。百里奚逃离秦国,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进入秦国成为大夫,人称“五羖大夫”。主持秦国国政期间,他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4.范蠡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楚人,晚年定居陶(今运城盐湖区陶村)。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运城陶村。

25.猗顿

猗顿,商业始祖。原是鲁国的书生,听到陶朱公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前往陶(今运城市盐湖区陶村)地“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致富良策。猗顿在猗氏(今运城临猗县)王寮村,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巨富。

26.卜子夏

卜子夏(前507—前400),姒姓,名商,字子夏,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晋国温邑人,长期在西河设教。前476年,受魏文侯的邀请,在西河(今运城河津市一带)设教讲学,长达55年。子夏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27.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前396),魏氏,名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使魏国迅速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28.段干木

段干木(约前475—前396),名克,封于段,魏国安邑人。魏文侯听说段干木贤而有才,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他遵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文侯求贤若渴,每过段干木家门,扶轼致敬,以示其诚,终于感动了段干木,得以相见。魏文侯开创河东历史上辉煌的时代,这与段干木雄才大略辅政安邦密不可分。

29.李悝

李悝(前455—前395),又名李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魏国安邑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30.西门豹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他初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一带)时,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待兴,于是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同时,他又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开河挖渠,使大片田地成为良田,使邺城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31.张仪

张仪(?—前309),魏国安邑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32.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祖籍古荀国(今运城新绛县)席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33.扁鹊

扁鹊,又名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今运城永济市清华村有扁鹊墓及扁鹊庙。他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称他为“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34.李冰

李冰,号称陆海,战国水利工程专家,河东(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郊斜)人,蜀郡(今四川成都)太守。在任期间,李冰治水创建奇功。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今运城解州镇有李冰家庙。

35.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生于龙门,被后世尊称为史圣。司马迁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四史”之首。

36.义姁

义姁,河东安邑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汉武帝时代,因医术高超被召入宫,专为皇太后治病。是中国古代4位女名医(西汉义姁、晋代鲍姑、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之首。

37.关羽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常平村人,三国名将。208年关羽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219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关羽去世后,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

38.卫觊

卫觊(155—229),字伯觎,河东安邑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晋朝太保卫瓘之父。少年早成,以才学著称。负责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底定关中做好准备。曹丕称帝后,拜为尚书,封为阳吉亭侯,负责监修国史和谏议朝政。著有《魏官仪》等。

39.裴潜

裴潜(?—244),字文行,河东闻喜人。曹魏大臣,出身河东裴氏。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代郡太守。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太尉军师、大司农、尚书令、光禄大夫,晋封清阳亭侯。在任期间,使得“北边大震,百姓归心”。

40.毌丘俭

毌(guàn)丘俭(?—255),复姓毌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他两次出塞远征,摧毁高句丽王国,征服朝鲜半岛,加号左将军,豫州刺史。东兴之战后,迁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击退了吴国太傅诸葛恪,加位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博闻多才,精于诗文,是魏晋之际的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承露盘赋》《承露盘铭》《答杜挚》《罪状司马师表》,合集有《文集》二卷,《纪》三卷等。

41.裴秀

裴秀(224—271),字季彦,河东闻喜人,裴潜子。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出身“河东裴氏”。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为纪念他设立的“裴秀奖”,是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

42.卫瓘

卫瓘(220—291),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书法家。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仕官于曹魏,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卫瓘善隶书及章草,不仅兼工各体,还能学古人之长,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

43.卫玠

卫玠(286—312),字叔宝,小字虎,河东郡安邑县人,晋朝玄学家,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44.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家。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郭璞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45.卫铄

卫铄(272—349),即卫夫人,字茂漪,河东安邑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擅长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成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流传作品《笔阵图》一卷。

46.裴松之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东晋时期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冗从仆射、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封爵西乡侯。

47.裴侠

裴侠(?—559),字嵩和,河东解人。裴侠虽以门资解巾赴任,以至官达公卿之位,然而他官高不失其志,一生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所在州郡人民感其遗爱。举秀才。历官左中郎将、清河县伯、行台郎中、河北郡守、户部中大夫、工部中大夫,晋爵为公,人称“独立使君”,以清严名。

48.薛道衡

薛道衡(535—604),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为当时文坛领袖。薛道衡出身河东薛氏。隋朝建立后,拜内史侍郎、开府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时,出为潘州刺史,迁司隶大夫。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因上书隋炀帝,被迫自尽,天下冤之。著有文集七十卷,流行于世,今存《薛司隶集》一卷。

49.王通

王通(584—617),字仲淹,又称文中子,隋河东龙门人。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他提出了“三教可一”的思想,为后世所重视。在哲学上此书提出以气、形、识分别作为天、地、人的特点,含有唯物主义思想因素。代表作有《中说》《续六经》等。

50.姚暹(客籍)

姚暹,隋代人,隋大业中任水督监。在任期间,安邑城北永丰渠年久失修,岸裂堤决,泥泞塞道,每逢夏秋,洪水横溢淹农田坏盐池,为害不浅,民不聊生。姚暹上任后,体察民情,兴修水利,复疏永丰渠。他夜以继日,亲自率民筑堤,终于导诸顺渠归道,遂消侵池坏盐之患,并收灌田之利。后百姓得其利,念其恩,故改“永丰渠”为“姚暹渠”。

51.裴矩

裴矩(548—627),字弘大,河东闻喜人。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隋朝建立后,授内史舍人、历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册封闻喜县公。武德四年(621年),归降唐高祖,历任殿中侍御史、太子詹事、检校侍中,册封安邑县公,支持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和亲。玄武门之变后,奉命劝谕东宫兵马深受唐太宗推崇。

52.裴寂

裴寂(570年—632),字玄真,蒲州桑泉人。唐朝开国功臣、宰相。出身河东裴氏。策划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长史,赐爵闻喜县公。辅佐李渊攻破长安,授相府长史。唐朝建立后,拜右仆射,册封魏国公。唐贞观三年(629年),受到僧人法雅牵连,免官流放于静州,讨平山羌叛乱有功。贞观六年,追赠工部尚书、相州刺史、魏国公。裴寂曾参与修撰《武德律》《武德式》《武德令》。

53.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隋大儒王通的弟弟。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出授六合县丞。面对天下大乱,弃官还乡。武德初年,待诏门下省。贞观初年,因病去职,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其个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等。

54.薛元超

薛元超(623—685),本名薛震,字元超,蒲州汾阴人,唐朝宰相。仪凤元年(676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成为宰相。任相七年,多次辅佐唐中宗监国,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其家学渊源,精擅文辞,修《晋书》时“笔削之美,为当时最”。唐高宗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誉,大力引荐王勃、杨炯、崔融等文士,支持变革龙朔文风,引领初唐文学的发展。著有文集三十卷(《旧唐书》本传作四十卷)、《醉后集》三卷。

55.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等。

56.裴行俭

裴行俭(619—682),字守约,绛州闻喜人。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大多慕义归附。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次年,大破东突厥,尽平东突厥残部。他工于书法,尤擅草、隶。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

57.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名礼,字仁贵。绛州龙门县人,一代名将。他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丽,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58.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景云元年(710年),拜中书侍郎,联合苏颋等同掌制诰,迁户部尚书、参知政事,迁左散骑常侍、工礼二部尚书,册封晋国公,加太子少保。他工于书法,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代表作《信行禅师碑》。善于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精于画鹤,有《啄苔鹤图》等作品传世。

59.张嘉贞

张嘉贞(666—729),字嘉贞,蒲州猗氏人,唐朝宰相。垂拱元年(685年),举明经进士,授平乡县尉。长安二年(702年),得到武则天召见,擢监察御史,迁秦州都督,转并州长史、天兵军节度使。开元八年(720年),入朝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迁中书令。《全唐文》收录其文八篇:《空水共澄鲜赋》《水镜赋》《石桥铭序》等。

60.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淩,绛州人,祖籍并州晋阳,著名诗人。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61.张守珪

张守珪(684—740),字元宝,陕州河北县人。唐朝时期名将。他足智多谋,胆略过人,治军有方,战功卓越,累迁辅国大将军、御史大夫、右羽林大将军、幽州(范阳)节度使,册封南阳郡公,对开创“开元之治”作出贡献。

62.杨玉环

杨玉环(719年—756年),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寿王李瑁为妃。740年,奉命出家,后唐玄宗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

63、张巡

张巡(708—757),字巡,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臣。安史之乱时,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保障了唐朝东南地区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

64.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唐开元九年(721年)中状元,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65.曲环

曲环(726—799),陕州安邑人,唐朝中期名将。曲环自幼喜读兵书,勇于骑射。早年随哥舒翰征战陇右,并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累官左金吾卫大将军。唐德宗时,曲环与李晟率军大败吐蕃、南诏联军,威名大振。四镇之乱时,曲环讨伐李纳、李希烈等叛镇,协助守卫徐州、宁陵、陈州等地,封晋昌郡王。今运城市盐湖区泛舟禅师塔为曲环所建。

66.卢纶

卢纶(739—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著有《卢户部诗集》。

67.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68.裴度

裴度(765—839),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此后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开成四年(839年)去世,获赠太傅,谥号“文忠”,加赠太师,后配享宪宗庙廷。裴度为将相二十余年,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著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69.吕洞宾

吕洞宾(798—?),道家丹鼎派祖师,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河东蒲州河中府人,是道教祖师之一,八仙之一。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

70.司空图

司空图(837—907),河中虞乡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祐四年(907年),唐亡,他饱经丧乱,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一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71.张彦远

张彦远(815-907),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历任祠部员外郎、任舒州刺史、大理卿。著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等。其作品《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

72.聂夷中

聂夷中 ,唐河东人,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等。他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样的诗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

73.张观

张观,绛州绛县人,字思正。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状元。张观年少时,即以严谨好学闻名乡里。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仁宗即位,迁太常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出知杭州。还朝后,进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后徙澶州。当时正遇水患,州人大恐,众人都劝他移高地以避险,张观怒道:“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亲领兵民加高堤岸,直至水退为止。徙郓州后,上疏朝廷,请放宽煮盐之禁,使获罪者日少。

74.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配享宋哲宗庙廷,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75.赵鼎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他两度出任宰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赵鼎主张养民力、稳根基。为政期间,运筹帷幄,力挽狂澜,为巩固南宋根基贡献甚大,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传世。

76.马远

马远(1140-1225),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绘画大师。出身绘画世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77.高克明

高克明,宋代绛州人,主要活动时期在太宗,仁宗二朝,为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复经自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中得来,并不专师于一家,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自为体格,颇有创新的味道。高克明山水画作品的代表作为《雪意图》(现藏美国),《宋朝名画评》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

78.孟珙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号无庵居士,绛州人。南宋中后期军事家,民族英雄。孟珙出身将门,他早年随父于枣阳抗金,父死后接管忠顺军,1233年,击败入侵的金国恒山公武仙所部。1234年,参与蔡州之战,联合蒙古灭亡金国。宋蒙战争爆发后,统领南宋川蜀、京湖两大战场,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病逝后赠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

79.段成己

段成己(1199—1282),字诚之,号遁斋,别号菊轩,金代绛州稷山县平陇村人。段克己之弟,兄弟二人被称为“二妙”,正大七年(1230)词赋进士。天兴三年(1234)金朝灭亡,兄弟两人隐居龙门山中。克己卒后,成己迁居平阳。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任命段成己为平阳路儒学提举,辞不就。

80.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4---1300),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解州人,另有大都(今北京市)人之说,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杂剧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81.姚天福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绛州稷山南阳村人,元初名臣,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后代。他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多次不畏强暴,弹劾权臣,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赞赏,赐名为“巴儿思”,意为猛虎。他担任地方官期间,兴利除害,为民造福,是一位难得的名吏。

82.薛瑄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平原村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进士出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瑄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后人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83.杨博

杨博(1509-1574),字惟约,号虞坡,山西蒲州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保定军务,两次击退蒙古的进攻;受命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造偏箱、修守备,屡受嘉奖。明穆宗时接连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少师兼太子太师。获赠太傅,谥号“襄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终以兵事著称。著有《虞坡集》及各类奏议共八十四卷。《皇明经世文编》收录有其文及奏疏。

84.张四维

张四维(1526-1585),字子维,号凤磐,蒲州人,明代万历朝内阁首辅。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授编修。隆庆年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万历十年为内阁首辅,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张四维去世,追谥“文毅”。著有《条麓集》等。

85.王崇古

王崇古(1515-1588),字学甫,号鉴川,蒲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兵部尚书。他“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隆庆初年,受任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隆庆四年(1570年),改总督山西、宣、大军务,力主与俺答议和互市,自是边境休宁,史称“俺答封贡”。赠太保,谥襄毅。《明史》谓“崇古身历七镇,勋著边陲”。

86.乔应甲

乔应甲(1559—1627),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张嵩村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二十年(1592)进士及第。初授湖北襄阳府推官,在襄阳六年,政绩卓著。他奉旨作为御史大人巡抚陕西,众多百姓知道后纷纷拦路喊冤,张张状纸告的都是同一个人——国舅曹应祥,在长安城钟楼下,公开审判罪大恶极的曹应祥,并将其杖毙就地正法,百姓们纷纷称快,齐呼他为“铁面御史”。

87.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人,进士出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

88.刘敏宽

刘敏宽(1538—1627),字伯功,山西安邑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延绥巡抚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作为军事长官,他同时发展经济就地取材炼铁,不仅节省了运费,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又减少了老百姓的差役之苦,同时又及时供给军备需要,因而备受时人赞扬。

89.韩爌

韩爌(1566-1644),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人。东林党元老。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历任少詹事、礼部尚书、内阁首辅等。明朝中后期泰昌至崇祯年间发生的诸多大事,如“红丸案”、“魏党案”等,韩爌都曾参与其中,且都起了相当的作用。后因袁崇焕冤案所累,罢职还乡,但却享有了“先后作相,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的美誉。

90.姬际可

姬际可(1602-1683),字龙峰,山西蒲州人,明末武将,有神拳之称,传出六合枪法及拳法,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年少时,在家塾里学文习武。他刻苦用功,聪明过人,深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姬际可依照六合枪法创出六合拳法,成为后世形意拳的始祖。

91.吴雯

吴雯(1644—1704)清代诗人,与傅山有“北傅南吴”或“二征君”之说。字天章,号莲洋,山西蒲州人,原籍奉天辽阳。其诗清挺生新,自露天真。吴雯博览经史子集,旁及释老诸书,均得妙理。《四库全书》称:“雯天才雄骏,其诗有其乡人元好问之遗风。惟熟于梵典,好拉杂堆砌释氏故实,是其所短”。著有《莲洋集》。

92.李毓秀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山西绛州人,青年时,在本县教书、育人、治学、报国。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当地官员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作品《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93.言如泗(客籍)

言如泗,字素园,是江苏昭文人,孔门弟子言偃子游的七十五世孙,正宗的圣贤后裔。乾隆年间,先后在垣曲、闻喜、解州等做过十数年的地方官。在任期间,他注重农田水利,垒堤疏河,为民造福;又对县学(文庙)进行了大的维修。后又调任解州知州,纂《解州全志》,堪称一大功绩。他推崇关羽,主持增修解州关帝庙结义园及常平村关帝祖庙。他还为保护盐池,对北堰亦加高培土,渠防加固。

94.王文在

王文在(1834—1889),字念堂,号杏坞,绛州稷山县坞堆村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云南省乡试副主考、湖北省学政等。为清代山西省仅有的三个探花之一。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痛心疾首,决定弃政从教,培养人才。他先后在河津书院、河东书院、太原晋阳书院及令德堂书院讲学十余年,学员累计中试者六七十人,其中不乏有志之士、治国之才。

95.仝卜年

仝卜年(?—1845年),字子占,山西平陆县人,台湾知府。进士出身,任职台湾各地,历任五县、二厅、一府、一道。他手把手教当地人民耕犁耘耙,其夫人则帮助当地妇女纺线织布,使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843年以台湾知府身份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96.杨深秀

杨深秀(1849—1898),本名毓秀,字漪村,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97.李岐山

李岐山(1879-1920),名鸣凤,山西安邑西曲马村人。幼读私塾,喜兵法。性倜傥,广交游,夙有大志,不拘小节。1911年武昌起义,李岐山赶赴关中,联络同志,力谋响应。1916年袁世凯称帝,李岐山根据续桐溪等的安排,与续范亭、胡德夫等率数百健儿渡河讨袁,破猗氏、荣河诸城,后在虞乡被封玉玺部击败,未能成事。袁世凯死后,李岐山任陆军部咨议。著有《铁窗吟草》以记其事。

98.张士秀

张士秀(1870——1925),字实生,永济市开张镇南营村人。东渡日本与景梅九、章太炎、张溥泉诸人讨论反满救国大计,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运城光复后,张士秀回到运城,遂同革命党人在运城召开大会,组织河东军政分府,用投票公举法,选举张士秀任河东民军总司令,总理地方军政事宜。1925年张士秀从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葬礼返回陕西,路经新乡时,被阎锡山设计派人刺杀。

99.嘉康杰

嘉康杰(1890一1939),字寄尘,山西夏县人。1927年入党。历任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书记,河东特委组织部长。曾在晋南35县的32县建起了党组织,多次策划了中条山武装暴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出色地完成了为八路军扩兵任务,受到表彰,中共北方局书记刘少奇称赞他是河东“群众领袖”。

100.姚以价

姚以价(1881—1947),山西河津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在山西督练公所任教,因治军有方,在新军中享有极高声誉。武昌起义,山西革命党人策划响应,推举姚以价为义军司令。10月29日凌晨,姚以价下达了攻占太原的作战命令,起义部队即兵分三路向省城进发。拂晓时分,义军从新南门破关而入,将巡抚陆钟琦乱枪击毙,太原起义宣告成功,姚以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