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制>

微信群违规“拉新”牟利 代办员泄露信息获刑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2-23

记者 张君蓉 通讯员 杜乃民

为了获得每单0.5元到1元的手续费,代办员关某利用自己从事电信代办业务的便利,通过微信群非法向他人提供客户手机号和验证码,供他人违规注册软件。近日,新绛县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关某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其作案所使用的手机及违法所得16400元也被没收,上缴国库。

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关某为牟取个人利益,与赵某(另案处理)等人事先通谋后先后建立“辅助群”“京东群”等微信“拉新”群,利用从事电信代办业务积累的人脉资源,吸引周边电信代理人员、手机销售人员进群,让其将代办电信业务过程中获取的客户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发送到微信群内,供群内客服人员注册各种应用软件。客服人员根据完成注册的数量,将相应的报酬发至关某微信账户上,关某按照约定每单扣除1元或者0.5元作为收益后,再将相应报酬发送给参与“拉新”的微信群成员。经核对其微信交易记录,关某通过组建微信“拉新”群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共计获利人民币16400元。2021年8月26日关某被新绛县公安局民警传唤,到案后上交了全部违法所得。

新绛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关某为牟取个人利益,通过组建微信“拉新”群,将公民个人电话号码提供给他人上线注册各种应用软件,其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关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并主动缴纳了全部违法所得,在公诉机关自愿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可对其减轻处罚,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经其住所地社区矫正管理局进行社会调查,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故可对其适用缓刑。据此,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说法】

信息时代,各种手机App等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由于这些软件在进行用户注册、身份认证、验证码核实等操作中,会收集公民个人的身份信息,所以加强信息的管理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某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利用“拉新付佣金”的方式招揽新用户。为获取蝇头小利,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非法泄露公民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验证码等,以此换取佣金。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许多用户手机上经常出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有的信息甚至被犯罪分子用来开展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本案的审理,有效惩治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警示相关部门加强人员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也向全社会普及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相关知识,提醒广大群众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