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2-15
□张赫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第二天,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项目、冬奥题材重点剧目《冰雪之名》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同步播出。该剧以“中国和冬奥的四十年”为主题,通过讲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家三代人与冰雪运动的情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冬奥精神,以及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快速发展。
该剧总编剧梁振华表示,他希望《冰雪之名》不仅能让更多观众对冰雪运动产生兴趣,推动全民健身;同时,也可增强大家与冰雪运动的命运感连接,书写自强不息、不断挑战的人生。
◆以冰雪运动,展现中国40余年发展
2020年9月,梁振华接到2022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文化活动服务赞助商文投控股的邀请,以冬奥为题材创作一部影视作品。冬奥,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同样代表着中国追求奥林匹克精神的铿锵步履,见证了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缩影。
因此,梁振华给自己提出了创作要求。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梁振华看来,冰雪运动与自然之间的关联,远比其他运动更加紧密,大部分项目都需借助非常具象的物理和自然条件才能完成。在这个意义上,冬奥竞技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其次,是冬奥与中国的命运共振。2022北京冬奥会想要展现的,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包容豁达的态度,以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尽显“大国风范”。于是《冰雪之名》分为《冰雪情缘》《冬奥梦想》两个篇章,涵盖了三代人的故事。梁振华表示,三代人对竞技的态度,对冰雪的态度,都与时代发展相呼应;三代人在冰雪运动的推动下,一步步走出家乡,迈向都市,拥抱现代,也让冰雪运动成为中国发展的载体之一。
◆选择刻画短道速滑、双人花样滑冰运动
纵观冬奥类影视作品,冰上运动是绝对主角,其中曾在中国有30余年发展底蕴的短道速滑项目,备受观众喜爱。
《冰雪之名》同样刻画了短道速滑,以及另一个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冰上双人花样滑冰。但《冰雪之名》也突破性地展现了跳台滑雪项目。该项目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2022年也已获得多项冬奥会赛事的参赛资格,拥有诸多年轻血液,是未来潜力项目之一。
选定项目后,梁振华曾与主创团队辗转北京、长春、吉林、哈尔滨、黑河等多个与冰雪结缘的城市,花费3个月左右考察并采访了众多我国第一代冬奥运动员、世界冠军,以及国家队教练、在役运动员等,并将他们的真实故事转化为戏剧元素。
观众在剧中还可以看到冬奥会筹备、场馆修建、首钢搬迁等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故事,以及奥组委成员、冬奥志愿者等为北京冬奥会努力的幕后英雄的身影。
“冬奥的主角不仅是运动员,更是一个生态。这些人物群像会让整个故事丰富起来,这也是同类作品中比较少见的”。
◆将竞技与生活相平衡,将冰雪与命运相连接
在走访冬奥运动员期间,梁振华最深刻的感受是“真实”。这些运动员“砥砺奋进、永不言弃的奥运精神太值得我们敬佩了。但如果我们写一个竞技题材,都在谈赛场、谈输赢,那势必变得很单薄”。在梁振华看来,精彩的竞技瞬间在真正的赛场中,观众已经感受得太多,且远比戏剧更为震撼。因此吸引人的,还是走上赛场前的故事。
“竞技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塑造一名运动员,只有运动,而生活、情感全部割弃掉,忽略了他们对幸福的诉求,那和世界当下对中华文明发展的理解也并不吻合”。
梁振华说,这些拼力一搏为祖国而战、有诸多荣誉、金牌加身的运动员,从不认为自己的经历有多传奇,反而大部分人不太愿意去讲述自己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运动员的生活是很枯燥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艰苦训练。他们一次次突破自我,在机械性重复中产生最直接的超越自我的力量。 (《新京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