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来之不易的“运城现象”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2-12

记者 陈永年

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运城现象”持续巩固拓展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持续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全市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更加强劲、“转”的趋势更加明显、“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总量迈过2000亿元关口,达到205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2亿元,增长16.8%,突破1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增速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2%,增速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增速全省第五。在疫情冲击、煤价高企的形势下,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创造了来之不易的“运城现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2021年,运城能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殊为不易——

去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仅次于湖北省和海南省,位列全国第三。

过去一年,在煤价高企、原材料价格高涨、国内能源“双控”、汛情疫情冲击的形势下,我市咬紧牙关、力争上游,不仅跟上了全省发展的节奏,且各项经济指标整体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创造了来之不易的“运城现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正如市委书记丁小强所讲:“作为全省唯一的无煤少煤市,我们走出了过去‘煤好、运城差,煤差、运城好’的周期律,确实难能可贵、来之不易。”

“历史性突破”引领“全线飘红”

在去年整体高位运行的经济指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具有节点性和标志性的突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总量迈过2000亿元关口,达到2053.1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标志着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自2012年突破1000亿元后,历经十年努力,又一次跃上一个新台阶。剔除低基数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超过全国、全省2.0个和0.8个百分点,平均增速排名全省第四。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跨过200亿元大关,完成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收15.1亿元,增收绝对额创历史新高。

除了这些对运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性突破之外,我市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也均高于目标增速,同样可圈可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超过省定目标增速4.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2%,高于省定目标增速6.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高于市定目标0.8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五……

特别是工业领域,喜讯不断、佳绩连连:

山西建龙销售收入超600亿元,荣登全省民营企业“榜首”;中设华晋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实现我市零的突破;大运氢燃料重卡量产下线,为全市新能源发展作出示范引领……

整个2021年,以“历史性突破”为引领,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这已是第二年用“全线飘红”来概括上一年度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了。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至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大体呈现“倒V”型走势,经济增速由2020年的低洼区走出,2021年高开稳走,在三次产业的协同支撑下,经济底盘稳固,全市GDP增速继续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省同步,甚至还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更加强劲,“转”的趋势更加明显,“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市域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成功打破了“煤好、运城差,煤差、运城好”的周期律,铸造了经济发展的“运城现象”。

“主抓手”铸造“运城现象”

“运城现象”是表象,比表象更接近真相的是本质;“运城现象”是结果,比结果更值得关注的是原因。

“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以及用来保障“主抓手”抓出“硬效果”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项目建设综合考核办法等制度体系,才是“运城现象”这一表象背后的本质和决定结果的原因。

从更长远、更有决定性的角度讲,“主抓手”这一制度创新体系,才是“运城现象”最有价值的内核。“主抓手”催生了“运城现象”,“运城现象”又证明了“主抓手”,制度创新在河东大地转化为加速发展的丰硕成果。

早在2020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正式作出了全面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的战略部署,即将项目建设的主要流程与要素进行拆解,通过抓招商引资、抓市场主体培育、抓发展动能转换、抓项目达产达效、抓人才智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6个领域,实现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

此后至今,“五抓一优一促”成为统领全市经济发展的“纲”。

保障“主抓手”靶向不偏、焦点不移,确保“主抓手”抓得扎实、抓出成效的主要手段,是“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全市项目建设的反馈周期被缩短到季,具体推进工作的各县市将此周期又进一步缩短到月。发展的压力和紧迫感,被成功传导到全市每一个角落。

科学公平的制度设计,有效激发了所有县(市、区)的发展动能,真正实现了以实绩论英雄、拿项目比高低,推动了市域内的良性竞争。

真理,必不畏惧实践的风雨。

“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以连续两年成色十足的经济发展指标,证明了自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丁小强指出:“2020年以来,市委提出要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这一抓手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地抓下去。”

为此,在今年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中,“‘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之前,新增了“持续用好”和“毫不动摇地抓下去”的表述。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的今年重点工作,也依然是在“五抓一优一促”上“聚焦发力”。

用经过检验的经验去争取下一场胜利,运城充满信心。

“四个细节”隐藏“增长潜力”

在对去年的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时,一些具有类似“先行指标”特征的细节,同样引人关注。

全年全市的三次产业比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6.0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5%,投资比上年增长42.2%。

各产业按劳动生产率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制造业。让资源和要素向高生产率领域流动,正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没有制造业及其升级换代,就不会有服务业的高端化,也不会有普通劳动者的梦想和未来,社会凝聚力也将降低——由此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明显,表明运城制造业大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对我们是利好消息。

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0%,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4%,增速比规上工业增速快12.6个百分点。

运城要发展,首先抓工业;运城要发展,必须抓转型;抓转型必须从工业转型抓起,工业转型必须从调整工业结构抓起。运城工业的关键环节和主攻领域就是培育壮大“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合汽生材”又是重要的突破口。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明显,预示着我市工业新动能正持续发力。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021年,全市施工项目1776个,同比增加165个。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88个,同比增加51个。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3.4亿元,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两年平均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全市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2.6%,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0%,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增强,显示着运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后劲。

从收入看,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1元,同比增长9.9%,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35291元和1428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3缩小至2.47。

如今,消费已逐渐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我国居民消费最大的潜力点将会发生在农村居民的消费潜能释放上,居民收入跑赢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将会有效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稳步释放消费需求,持续推进消费升级,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

  如今的运城,产业转型入轨成势,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这是运城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干事创业的珍贵舞台。

新的一年,让我们聚在“运城现象”的猎猎战旗下,目标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