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大运大河中,奋楫扬帆

——我市积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掠影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2-09

记者 朱 姝

2021年,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共327个项目,总投资1831.71亿元,计划投资300亿元。全年共开工项目275个,开工率84.1%,完成投资284.96亿元,投资完成率94.99%,基本完成年初计划目标。

2021年,我市协调对接渭南市、三门峡市、临汾市,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

去年以来,我市以“五条绿色走廊”为突破,黄河、汾河、涑水河、中条山、峨嵋岭绿色高质量发展,合理聚集产业空间,将有效聚合盘活生态要素资源,形成新的增长极。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运城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黄河就是运城的灵魂所在、根脉所在。2021年以来,中央加快推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运城定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些都成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利好因素。

2021,我市主动破局,果断开局,抉方向,择先机,从母亲河中萃取绵绵不断的力量,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政策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保”当先

一泓清水入黄河

千里汾河,始出管涔,终入黄河。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汾河与黄河隔山而望,千里相随,进入万荣县境内并行20多公里,在荣河镇庙前村会合,形成汾河入黄口。

“一泓清水入黄河”,走进庙前村,这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汾河之滨的老百姓立志让“母亲河”再现秀美风光的愿望,由此可见一斑。

“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山西考察时,高度重视汾河生态环境保护。

“五条绿色走廊”中的“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富民工程。

建设“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即围绕145公里的汾河岸线,聚焦“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在狠抓“控污、清淤、增湿、覆绿、调水”的同时,对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标准,统筹建设汾河旅游公路“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系统、信息系统、景观系统”五大系统。

我市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部署建设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市水务局发挥部门牵头作用,协同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8个实施责任主体,以及沿汾4个县(市)的责任单位,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引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按照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我市共谋划八大类84个项目,总投资123.96亿元。其中,文旅项目27个24.17亿元,交通项目4个22.29亿元,环保项目10个8.23亿元,水利项目10个29.05亿元,农业项目14个18.26亿元,林业项目10个7.78亿元,住建项目4个15.7亿元,城市管网等项目5个2.55亿元。

去年春季,新绛县栽植护岸林24公里,河岸边坡植草3公里;稷山县加快实施汾河过城段堤防生态护岸、堤坝两侧拦蓄林生态绿化和植被恢复、桥梁工程、南坡生态景观配套等工程;河津市积极推进堤防生态治理保护工程前期进度;万荣县完成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34公里绿化任务,完成荒坡绿化十余公里。

与此同时,“五条绿色走廊”中的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初显成效。深度挖掘沿汾古堆泉流域文化、稷王文化以及后土祠等文旅特色,初步实现了汾河生态治理保护与文化旅游建设有机融合;推进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全市粮食生产现代化的样板工程,初步实现了汾河生态治理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样板工程,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新格局初步形成。

“转”为重

转型发展塑新景

去年,盐湖重点打造提升王过酥梨精品园、三路里玉露香梨精品园;临猗打造临晋镇石榴农文旅综合示范区;万荣、稷山打造红不软、秦王等中晚熟毛桃种植基地;新绛打造春美、春雪等系列中早熟油桃种植基地;稷山打造阳光玫瑰、克伦生等优势葡萄产业基地;闻喜打造优质山楂产业基地,切实转变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果品品质和生产效益……

去年,以丰淋牧业、海大渔业、北里田园综合体观光园区等为引领,在临猗发展生猪、渔业产业,打造年出栏10万头的云梦农牧特色小镇;以稷山国家级(蛋鸡)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在稷山、新绛、万荣等地发展蛋鸡产业;以象丰农牧、牧原、温氏、新大象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在闻喜、万荣发展生猪和肉鸡产业……

立春时节,峨嵋岭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场面。

峨嵋岭,又称峨嵋台地,东起绛山,西到黄河,如同脊梁横在运城中央。建设“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即以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等县的台地为依托,自西向东串联孤峰山、稷王山等地的农林生态资源,建设以粮食种植、特色农林业发展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走廊。

建设“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战略部署,紧扣“绿色”“产业”两个关键,紧盯国家、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功能性农产品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全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提高特色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经济价值。

“转”字,更体现在资源优势转化上。

在“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上,我市积极促进文旅融合,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经济优势,推动“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建设,加快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努力推进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我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筑牢中条绿色生态底色,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有力、生态文化价值转化活跃充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为打造知名旅游强市、推动运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十四五”为基本时间节点,助力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旅游品牌,我市依托中条山名山胜境、河湖湿地、古城古村、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营造绿水青山,通过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动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结合,现代游乐产品与综合度假产品相互促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出一系列高品位旅游产品,打造“中条仙境、避暑胜地”中条旅游新品牌,努力构建集休闲度假、医药康养、体育运动、研学教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先行区、中华文化山水画廊、绿色生态体验目的地。

预计到2025年,将关公故里旅游区、运城盐湖、永乐宫、鹳雀楼、普救寺等明珠有机串联,完善自驾休闲、康养健身、歌舞演艺、体育赛事、探秘体验等文旅产品体系,打造服务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辐射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全国知名生态文旅康养福地。

“兴”为标

产业振兴为新篇

在临猗沿黄一带的村子中,薛公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以前,由于大面积的荒沟闲置撂荒无人问津,连片滩地被分散低价承包,村民得不到实惠,村集体陷入了“守着金山去要饭”的窘境。近年来,薛公村利用区位优势,走出了“党支部+公司+农户”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薛公村的巨变,是我市“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构建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的一个缩影。“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文旅融合”,通过整合沿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景观、丰富业态,从而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力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国家精品旅游示范带。

我市按照标准化、智慧化、现代化的要求,沿黄各县(市)两年内打造提升一个4A级以上高品质龙头景区或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每年增加1个以上A级景区,积极推动鹳雀楼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伍姓湖和风陵渡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夏县泗交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一名人一馆、一典故一馆”工程,每个县(市)2021年完成两处以上。围绕打造复合型农文旅产品,打造“黄河人家”乡村游精品线路,沿黄各县(市)2021年创建两家以上的高标准“黄河人家”。

实施全域融合工程,建设一批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万亩荷塘、万亩梯田、万亩草莓园、万亩苹果采摘园以及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公园等群众康养娱乐健身项目。推进“358N”文旅项目,重点建设以汾河入黄口—后土祠为支撑的大河农耕文明旅游区、以蒲州遗址公园—普救寺等为支撑的大河经典文化旅游区、以圣天湖为支撑的大河生态运动旅游区三大龙头项目,龙门景区、圣天湖项目、临晋县衙配套工程、汾河入黄口生态修复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后土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垣曲县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等,适当恢复八大古渡口及八大古镇,全力打造多个支撑项目。

我市通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美丽乡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瞄准“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目标,全面落实《运城市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将沿黄村庄打造成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幸福美满的美丽乡村示范带。

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样板,以农旅融合为牵引,每个县(市)每年至少确定1个覆盖5个村以上的集中连片示范片进行打造,通过连续滚动实施,全面推动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通过搭建数据监测平台,促进农村供水设施高效配置和使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田残留地膜等清理整治,全面实现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识天听风,临流观澜。

大运之机,大河之畔,我们奋楫扬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