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1-28
备年货有讲究
俗话说“过了小年就到年”。这不,还有几天便要过年了,糖果、坚果、小零食,米饭、面条、饺子……你家的年货置办好了吗?无论今年的你是与家人团聚欢庆,还是就地过年,大家最大的心愿就是新的一年健康平安,那么,我们就跟着营养专家挑年货吧!
小零食大讲究。坚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对于成年人坚果每日健康摄入量是10g—50g。例如:每天葵瓜子20g—25g,花生15g—20g,开心果20g—25g,核桃2个—3个。加工过的坚果中糖、盐含量较高,在购买时选择原味的更健康。注意密封保存,防止霉变,坚果发霉所产生的黄曲霉素可导致肝癌。蜜饯,要看标签,市面上部分蜜饯为了保鲜和提升口感,会加入一定量的盐调味,购买蜜饯果干类零食时,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警惕“隐形盐”;要看外观,选择完整、颗粒饱满、大小和厚薄基本一致的产品,避免色泽过于鲜艳的蜜饯;要闻气味,好的蜜饯有着果实自身的果香。饼干,酥酥脆脆的饼干,过年的时候是一定少不了的。但是别忘了,饼干是一种高油高盐的零食。大家在购买之前,记得先看看营养成分表,越酥脆的饼干脂肪含量可能越高。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有好处。但巧克力也有高糖、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因此,专家建议:可可脂含量大于18%,即为较纯正的巧克力;黑巧克力比牛奶巧克力含糖量低,可可脂含量更高;注意标签有无代可可脂字样,代可可脂是一类人造硬脂,含有反式脂肪酸,过多食用有害健康。
主食少不了,挑选有门道。大米,我们平时吃的精米,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身体所必需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长期单一食用会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所以在主食方面,建议保证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的谷类、薯类、杂豆类食物的摄入,能够均衡膳食,满足人体所需营养。除了传统的精加工主食,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杂粮主食——在传统精粮中加入粗粮,更好地均衡了营养。但要注意市面上不少杂粮面所含杂粮比例极低,甚至仅仅只掺杂了杂粮淀粉,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分辨。
在北方,人们喜爱面食,市场上面粉种类多,选择时主要是看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越高,筋度越大。高筋面粉筋度比较大,适合制作有嚼劲的面包、面条。中筋面粉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面粉。蒸馒头、蒸包子、做手擀面、包饺子都是用的中筋面粉。低筋面粉是筋性比较弱的一种面粉,常被用来做蛋糕。如果家里没有低筋面粉,也可以在普通面粉里,加入十分之一的玉米淀粉搅拌均匀,代替低筋面粉。
囤年货不能忘记家中的小朋友,不少人会在家中备一些五颜六色的儿童面。儿童面一般都做得细软短小,更易于咀嚼吞咽,或者添加了蔬果粉做成彩色的,便于提升孩子的食欲。在购买时,要注意选择不添加色素,而是使用天然蔬菜杂粮粉的儿童面产品。
优先选白肉。在肉的选择上,一般来说,鱼禽肉和畜肉营养素含量差别不大。但是鱼肉和禽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海鱼中所包含的营养元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畜肉脂肪含量高,饱和脂肪酸较多,尤其是肥肉。专家建议:优先选择白肉,但中国人普遍缺铁,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红肉,建议红肉和白肉的配比为1比2最佳。
蔬果搭配好。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非常适合在大鱼大肉的节日帮助调理肠胃、预防便秘。水果选购原则——以当地应季的、多种颜色的、水分多的且已经成熟的为宜。苹果、梨子、橙子都是比较推荐的。专家建议,餐后的水果应该和饭菜隔开一段时间。因为饱食后再接着吃水果,会进一步增加血糖的浓度,还易引起腹胀腹泻等多种肠胃不适症状。
专家提醒,大家在选购年货时最好根据人数适量采购、按需囤货。不要一次性囤太多,因为食品有保质期,放久可能会变质,加上春节后随着天气回暖,容易加速食物霉变。如坚果类囤久会产生黄曲霉素,大米放久了也有发霉的可能,且不宜将肉类放入冰箱太久。因此,粮食、豆类、坚果要注意防潮。
品美食要均衡
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团聚假日,走亲访友,出行娱乐,很多人的饮食、作息时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切换成“过节模式”,吃饭不像平时上班一样,按时按点,经常是:早晨赖床不吃饭,晚饭一吃到凌晨。节日喜庆忙碌,人们正常的饮食、生活规律也被打乱,食物油腻、饮酒过量、熬夜耗神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让大家既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感受浓浓的年味,又能过个平安健康年呢?听听营养专家的建议。
主食不可忘。所谓主食,也就是平常吃的米饭、面条、馒头、红薯、土豆、芋头、红豆、绿豆、芸豆等。过节期间,人们大都习惯于多吃鱼、肉、菜,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要知道,如果荤菜吃太多,而主食吃得少,无形中会摄入过多的热量,很容易导致肥胖。所以应避免无限量地吃副食,应该给主食留点空间。成人每天的主食量应控制在250g到400g之间。
蔬果要多吃。蔬菜、水果是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节日期间,不论是在家就餐,还是在外聚会,切莫忘了吃蔬菜。成人每日蔬菜推荐量是300g到500g,种类上不少于3种,其中深色蔬菜占到一半以上,包括深绿色的芹菜、菠菜、油菜、西兰花等等,紫色的紫甘蓝、茄子,橘黄色的萝卜、彩椒等。水果建议放在两餐中间来吃,一般推荐量200g—350g,也就是中等大小的苹果、橘子、梨1个,草莓6个—7个,猕猴桃3个,香蕉2根。果汁代替不了新鲜水果!
肉类要节制。肉类是节日期间必不可少的“硬菜”,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我们从古至今都将肉类视为美食,应注意选择种类和食用量。一般人群建议“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虾、鸡鸭鹅属于白肉,肉质细嫩,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少,猪牛羊等红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建议大家交替着吃,不局限于一种。肥肉、动物内脏、肉皮因胆固醇含量高,不建议过多食用。肉类每天的摄入量100g左右就可以了。烹调方式,建议蒸、煮、焖,爆炒等。在这里强调一下,我们不仅要喝汤,更要吃肉,因为大部分的营养成分都在肉里面,但痛风人群,要特别注意肉汤的食用量。当然烟熏的和腌制的肉制品要少吃。
清淡少油腻。春节期间的饮食多避免不了高油、高盐,煎炸的食物“出镜率”更是非常的高,尤其是我们北方人,喜欢将煎炸的面食作为零食,比如麻花、馓子、油饼、煎饺、炸馍片,这类食物脂肪含量高,热量多,易造成能量过剩。我们应该养成清淡口味,减少烹调用盐,用油的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也就是一啤酒瓶盖的量,油的摄入量25g—30g,家里喝汤用的瓷白勺,一平勺油就是10g,每人每天2勺半到3勺就可以了。在节日期间,应该控制高油、高盐的“重口味”食物的选择和摄入。
零食要控制。春节期间,每个家庭都会准备糖果、坚果,比如瓜子、花生、核桃、开心果、夏威夷果等等。亲朋好友一聚会,看着电视聊着天,往往吃掉比平时多好几倍的小零食。殊不知“小小零食,大大能量”。坚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但脂肪含量高,热量高。健康成人每日坚果的摄入量为10g左右。中等大小的核桃2个,花生20粒,大杏仁15粒,带壳的瓜子40粒,最好选用非油炸的原味坚果,独立小包装,便于储存并控制每日摄入量。最好在两餐中间食用。
酒水巧点缀。喜庆佳节,在亲朋好友欢聚、气氛融洽的餐桌上,免不了酒水巡回,适量饮用低度酒,可以活跃气氛,增进感情。但有肝病、肠胃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胰腺炎等诸多慢性疾病患者都不宜多饮酒。如何减轻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几个妙招要记牢。喝酒之前,一定要吃点东西,非常忌讳空腹喝酒。喝酒前喝一小杯牛奶或者酸奶,或者一杯蜂蜜水。豆腐、白菜、芹菜、萝卜、山楂、鲜榨水果汁等食物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酒后一定要吃主食。酒后忌讳喝浓茶、咖啡和泡热水澡,伤害身体出危险。
专家提醒,服用抗生素期间(特别是头孢和甲硝唑类),禁止饮酒,否则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过敏性休克。
慢病人群别大意
每到春节,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放松、休闲几天,同时也尽享美味佳肴。可是,对于那些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的人说,过节更像是对他们的一场考验,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加重,给喜庆“添堵”。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后,慢性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以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尤为高发。因此,有慢性病的应特别重视和加强节日保健,合理控制和正确选择饮食至关重要。那么这些人群在春节期间应该如何健康饮食呢?
糖尿病人群。春节期间遵循“少吃多餐”原则,避免过度饮食导致血糖剧烈波动。注意食物选择,避免高糖高油等食物,否则不仅增加体重还会降低胰岛功能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要少精多粗,多挑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以及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粗粮,这样才能稳定血糖。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众多糖尿病专用无糖食物,但这样的食物还是要避免食用,这类食物中的糖确切地说应叫无蔗糖,只是用代糖替换了,迎合人们追求低糖的心理。大多数这样的食物虽然无糖但基本上热量远远高于同类食物,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上需注意观看配料表。避免饮酒也是糖尿病人要注意的,不管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其热量高,极容易使血糖波动。节日期间应经常监测血糖并做好饮食日志,时刻了解自我的血糖波动和进食食物之间的关系,及时作出调整。
高尿酸血症、痛风人群。春节期间可千万别忘记多喝水,而且最好是白开水、淡茶、柠檬水,每天至少2000ml,避免饮酒及摄入甜食和含糖饮料。忌饮用肉汤和啤酒,忌吃内脏和某些海鲜(多数带壳的海鲜),忌吃大豆。这些食物的嘌呤含量高,每100g嘌呤含量约150mg或以上,属于高嘌呤食物。每百毫升的浓肉汤(包括鱼汤、鸡汤、骨头汤等)嘌呤含量为100mg—500mg,故禁止饮用。此外,常吃的肉类嘌呤含量也是中等偏高,慢性痛风患者的年夜饭肉类总量要严格限制,不超过100g或更少为宜。每百克啤酒的嘌呤虽然只有60mg—90mg,但因为啤酒饮用量大,故累计的嘌呤含量甚多,而白酒和葡萄酒都会在体内产生乙酸,降低尿液pH值,减少尿酸排出,故各类酒品均不宜饮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中,奶和蛋的嘌呤非常低,可以适当增加摄入量,例如就餐期间,用低脂或脱脂奶代替酒或饮料敬亲朋好友,既健康又不失礼节。谷类嘌呤含量普遍很低,故多吃谷类,其好处还在于“管饱”,从而减少各种肉类进食。
心血管病人群。清淡饮食是首选,要做到低脂、低盐、低糖,多蔬菜、多大豆食品、多海鱼。血压升高的诱因有很多,但高盐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这类患者面对餐桌的丰盛食物,首先用眼睛扫描一下哪些菜比较咸,其中含钠比较高,如咸肉、咸鱼、酱鸭、酱鸡等要有尝一下味道的心态,不能多吃。高脂食物是诱发高血脂、血黏稠度增加的危险因素。食盐中的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患者每餐的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3g或以下。另外,慎重饮酒,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忌酒,酒精会引起血压增高。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有利于心脏健康,而且膳食纤维含量高,还有助于减少糖、脂的吸收。大豆食品含有优质蛋白质、大豆异黄酮有益心脏健康。传统的年夜饭,应该有黄豆海带汤,黑木耳炒香干(豆腐干),鱼头豆腐汤等,均是大豆或其制品的美味菜肴,甚至可以在宴席时把无糖豆浆当酒水来“干杯”,这样更健康。大豆或其制品可以替代部分肉、鱼等作为补充人体优质蛋白质营养的来源。海鱼可以适当多选几种,替代其他肉类食品,从而减少肉类进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