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双减”下的校园之一 小“加减”带来大变化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24

 “双减”下的校园之一  小“加减”带来大变化

——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落实“双减”记

记者 李宏伟

  作业设计上尊重个体差异,体现层次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特点;作业辅导量身定制,“粗粮”“细粮”搭配均匀,基础拓展均有涉及;“绿色综合”评价体系赋能成长;开设“创客节”等项目,让学生探索神奇,学有所乐,开启项目化之旅……“双减”之下,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从教学的小处入手、细节着手,从作业设计到课堂质量,再到课后活动,看似是一个个平常细微的工作,却展示出该校的匠心所在,“小”的教学改变中孕育出“大”的育人观,小变革带来大变化。该校的细节教育和特色教育得到了充分释放,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教育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孩子们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打造精品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李宏伟 摄

课堂悄变   提质增效

师问:“你认为天堂是什么样子?”生答:“老师,天堂很美,物产丰饶”“老师,天堂里没有贫困”。

师问:“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生答:“老师,很多鸟,很多树”“老师,到处都是鸟叫声”。

师问:“同学们用颜色和形状来形容鸟的天堂。”生答:“特别地绿,特别地美”……

这是记者近日在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一堂语文课上旁听时的情景。当天老师要讲的是现代作家巴金的《鸟的天堂》这节课。年轻的代课教师张俐给孩子们用新的教学理念上课,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孩子们,让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要节奏,一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进课堂、融进课本、融进学习中,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在课堂上,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提问,再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回答或者互相讨论,课堂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五年级(1)班学生张玥玥说,她很喜欢老师的这种方式,课堂气氛活跃,自己也改掉了走神的毛病。而且,老师的问题和课本相结合,自己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课后作业,很轻松地就完成了。

要减负提质,必须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这是该校践行“双减”的原则。在教学行为上,该校要求教师要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确保课堂一节课时间不打折扣。在课堂效益上,学校依托“爱慧杯”课堂大赛和听推门课的方式,推动教师积极践行生本课堂,以构建“爱慧课堂”为目标,推进课堂改革深度进行,让生命对话与思维成长可见可测,为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提供保障。

当然改变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改变;“双减”能否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结果,关键在教师。不管是校内教学减负提质,还是课后服务多元有益,教师都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段时间以来,学校通过课例研讨学习、“双减”专题研讨、作业设计研讨、“研之趣”主题微课程学习等多维方式聚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问题与目标导向,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深化内功、赋能成长,为学生更轻松地学习保驾护航。

同时,该校为保障教师的利益,想方设法消除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焦虑等问题,实行“弹性工作制”,有效增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幸福感。并在学生安全问题上做好保障,关注学生是否无故缺席、关注学生身体状况,保证家长及时接回学生,确保学生安全离校。坚持“有效推进、安全第一”的思想,不仅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更让学生能够安全健康、幸福成长。

作业“瘦身”   “粗细”搭配

“双减”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承担着诊断、评价和指导的重要作用,该校在不断夯实课堂主渠道上,加强作业管理和设计,做到精细化布置作业,量少质优,“粗细”搭配。

针对作业,该校在作业设计上尊重个体差异,体现层次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特点。针对各层次学生量身定制作业辅导,“粗粮、细粮”搭配均匀,基础拓展均有涉及。更突出实践性作业,开设“创客节”等项目,让学生探索神奇,学有所乐。紧跟时节时政,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凸显个性成长的作业,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在具体落实上,“零书面作业”是学校“双减”实施的红线思维。该校要求广大教师树立作业新内涵理念,即凸显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制定完善作业管理方法,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和班级的作业统筹,大力进行作业改革,突出作业的层次性、实践性和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校内轻轻松松完成作业,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学习喜欢的知识和技能,确保身心放松。

针对节假日学生作业,学校通过作业及时调研和学科组共同设计周末小假作业单等方式,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多维参与、调研、实践中获得真知,从源头上改变以刷题为习惯的作业模式,让学生把快乐学习落到实处,增强了学校教育的吸引力和公信力。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在课后管理上,该校还有实招。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开展课后服务多样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科普、文体、艺术、阅读学习空间。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的需求,以“走班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社团活动,从而让学困生“跟得上”,让优秀生“吃得饱”。

另外,该校明确课后服务内容为语文、数学、英语课后作业,严禁讲新课,确保每个学生在校内高质量完成作业。明确课后服务分工,学校层面作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各处室负责课后服务校园纪律、卫生、秩序。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各功能教室向学生开放。

阳光活动   绿色评价

冬日的一个下午,室外寒冷。但在七一示范小学的操场上,体育社团的孩子们在进行武术操练,球场上,足球社团的学生正在练习传接配合,那边篮球场上,小伙伴们在火热地进行三对三比赛……寒冷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校园洋溢着快乐的气氛。而在室内的各个社团教室里,有的孩子在练习合唱,有的孩子在练习舞蹈,有的孩子在表演戏曲,有的孩子在进行软笔书法练习,离放学还有一段的时间里,整个校园成了学生们欢乐的海洋,这段时间成了孩子们快乐的时光。

“这个时段是孩子最快乐的时间,也是校园最美的时光。”校长焦卫泽欣慰地说,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应该给孩子们一个精神的释放。这样才能真正让“双减”惠及于学生。

近年来,该校坚持以生为本,开展课后服务多样化。学校想方设法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丰富开好社团课程、积极开展实践课程、鼓励开发拓展课程,并通过外聘教师和挖掘校内资源,力求以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一技之长。同时,通过健全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苦与乐,为孩子的思想减负,帮助他们学会认知自己和规划学习等,为学生更健康地学习输入源动力。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要想学生真正全面发展、学校教育高质量进步,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也是关键所在。”焦卫泽说。

为了赋能学生茁壮成长,该校全面升级评价体系,用“绿色综合”评价体系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更好地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回归学校教育本位,该校在多维施力、多元施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重构教育新形态,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据悉,该校建立了过程性、阶段性和终结性“三位一体绿色综合”评价体系。过程性多维评价以每日“健康成长”实践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盘点反馈,并建立班级、学科量化评价激励机制,以实现成长进阶目标;教务处、德育处定期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素养达标检测以完成阶段性能力评价,开展“读书三士、计算小能手、科创小达人”等评选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期末开展的三至六年级学科质量检测及一二年级“乐考”,每门课程分A、B、C三个评价指标,落实终结性等级评价,促进多角度认识学生,发掘每个学生闪光点。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做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不仅是‘双减’考卷给我们教育人提出的要求,更是全县教育系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芮城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焦龙生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