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慢阻肺 一呼一吸的痛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12-22

□记者 景冬波

寒冷冬季的到来,中度、重度污染天气在我市先后出现,重污染天气管控也随之启动。

咳,咳,咳,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中小学幼儿园还是机关单位,随处都可听见咳嗽的声音,都不得不让人关注肺部健康。

过去30年里,在全球范围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和残疾人数不断增加,这在70岁及以上人群中尤为明显,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也让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肺健康成为重要议题。

我市慢阻肺患病人数超过21万

运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金成介绍,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有害气体或粉尘颗粒暴露有关。临床症状是反复咳嗽、咳痰,逐步出现渐进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需要通过肺功能检查来明确诊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以慢阻肺、哮喘等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上升为国家行动。慢阻肺是最具代表性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我国有近一亿慢阻肺患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今年“世界慢阻肺日”(11月17日)举办的“2021中国慢阻肺规范化分级诊疗大会”上指出。

今年3月,“健康中国·运城行动”推进委员会发文表示,据估算,我市40岁及以上人群患慢阻肺人数超过21万,我市哮喘患者近10万人。

“健康中国·运城行动”方案要求,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将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等举措。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0000及以下和8.1/100000及以下;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30%及以上。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

王金成介绍,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预防和控制高危因素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吸烟(包括主动以及被动吸烟)、吸入生物燃料燃烧的粉尘颗粒、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暴露、空气污染和幼年呼吸道感染等。

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烟草烟雾中有多种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等,会对气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终导致气道狭窄甚至阻塞。吸烟时间越长,这种毒性危害也就越严重。积极戒烟不仅可以降低罹患慢阻肺风险和控制疾病的发展,还能预防肺癌、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同时也可以减少家人由于被动吸烟罹患疾病风险。

在职业粉尘和空气污染方面,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减少外出,尽量减少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吸入。

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建议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等。

王金成表示,慢阻肺潜在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种:

1.慢阻肺发生与遗传有关,所以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2.儿童时期,曾反复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3.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包括被动吸烟者;4.有职业暴露的人群,如矿山作业工人或油漆工等。

以上人群在40岁以后,应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肺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的首选

慢阻肺本质上是长期微小损伤的累积,也就是说,慢阻肺的发生是一个漫长过程。王金成介绍,在疾病早期,患者无症状或只会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往往不会引起重视,殊不知这正是气道受损、产生炎症的警报。

王金成提醒,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的症状,典型表现是气短,活动后加重,这是“气流受限”造成的,并且该症状会进行性加重。患者往往到加重时才会寻求医生帮助,但此时疾病已经处于不完全可逆阶段。药物治疗只能减轻症状和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

规范治疗是减少发作的关键

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不同阶段治疗目的和治疗措施是不同的。王金成介绍,稳定期治疗目标是去除危险因素,防止进入急性期。感染是导致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急性发作期以抗感染、化痰,解除支气管阻塞为主,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能改善通气功能,缓解气短症状。在缓解期长期坚持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联合表面激素,能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要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长期坚持用药,病情才能稳定。同时,定期检测肺功能,以指导和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王金成介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是冬季症状重或反复发作,在夏季有所缓解,中医辨证多属阳虚型。在缓解期,通过中医的三伏贴、三九贴、艾灸、埋线、口服温肾纳气中药等治疗,提高患者体质,缓解病情。急性发作期通过辨证施治,或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相配合,联合西医西药,快速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王金成提醒患者,规范治疗可以预防急性加重的发生,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降低严重程度,延缓肺功能下降速率,从而延缓疾病进展。另外,推荐使用吸入药物,吸入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副作用小,疗效好。慢阻肺规范治疗方法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部分患者需要联合激素吸入。吸入药物是全球慢阻肺防治指南推荐使用的,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慢阻肺高危人群自测表

□ 1.经常咳嗽吗?

□ 2.经常咳痰吗?

□ 3.在爬楼梯、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时,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 4.超过40岁了吗?

□ 5.现在吸烟或曾经吸烟吗?

王金成表示,如果以上问题有3个或3个以上回答“是”,那就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应该去医院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和发现慢阻肺的“金标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