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菜篮子”拎起富民大产业——夏县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赶考路上的新答卷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21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编者按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发展定位,其中“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是建设“三强市”重大目标定位之一。如何贯彻落实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夏县在新赶考路上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该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找准路径、主动作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谱写了发展现代农业“三部曲”,用一域之发展为全局增光添彩,给全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巍巍中条山下,涛涛青龙河畔,铺开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初冬的暖阳洒满田间,走进夏县南大里乡的“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规划有序、高标准建设的蔬菜大棚。棚内红、黄、粉色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一盘盘新品种辣椒秧苗生机盎然……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是夏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高站位谋划,明确发展新思路

夏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特别是蔬菜产业起步早、基础好,一直是夏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夏县就是运城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先后荣获“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县”“山西省一县一业重点基地县”“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大棚老化、新品种更新慢、规模化发展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运作不强等问题逐步显现,夏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高度。夏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位谋划,把传统优势蔬菜产业如何在新的产业嬗变背景下实现“凤凰涅槃”,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该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优势牌”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打造“运城蔬菜”决策部署,提出“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市场运作、带动增收”的发展思路,聘请山西农大编制了《夏县蔬菜产业园建设规划》,以“夏鲜”和供港两大现代蔬菜产业园为抓手,布局建设20个蔬菜产业示范点,全力扩规模、提档次、精管理,着力打造“集群化发展、标准化覆盖、科技化引领、市场化营销、产业化带动、产学研结合”的中高端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从而推动现代农业强县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高起点运作,锻造县域全产业链

现代农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农产品市场之间的竞争,而是更激烈的农业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夏县以“苗头工尾”“菜头食尾”为抓手,在做强加工、做足产业谋划、做精品牌、做活营销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拓展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蔬菜由单一种植向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建设、高科技蔬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蔬菜物流配送全产业链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龙头企业串起蔬菜产业链。夏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突破口,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入有“故乡情怀”的夏县籍企业家崔利鹏回乡创业,成立丰泽禹润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智慧、种植、规划、育苗、科研、物流“六位一体”的“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产业园规划面积3万亩,现有面积1.2万亩,核心区面积1060亩,建有智能化育苗中心、连体科技展示大棚、蔬菜交易市场、冷库和冷藏库等,成为全县设施蔬菜产业的龙头,是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山西省农业标杆项目,被纳入2021年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 引进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供港蔬菜产业园,在全县建成高标准露天蔬菜基地5000亩,建有预冷储存库、制冰库、分拣中心、机械库等,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致力打造全国第五大蔬菜基地和华北最大的叶菜基地。

(二)小种苗育出乡村振兴大产业。发展特色优质蔬菜产业,根源上是要解决“种”和“苗”的问题。在“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的1万平方米育苗基地。通过对蔬菜新品种引选和育苗技术进行创新,采用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促进,用最好的种植模式、有机的栽培方法,选育出有知识产权、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经济开发价值高的优良品种,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园区育苗中心具有育苗、水肥、室温全部智能化控制的集约高效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引进全自动化的播种机,能够实现精量点种、精准点种,一小时就可点种300盘,是一般人工的4倍—5倍。根据市场需求,目前,产业园育苗基地主要开展辣椒、番茄、黄瓜育苗,每茬可育苗500万株,一年可育6茬苗,年育苗可达3000万株。

(三)标准化种植彰显示范园区带动力。按照“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设施化”的思路,依托蔬菜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建立多品种展示区,示范推广高品质蔬菜种植,提升了园区辐射带动力。在“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3200平方米的新品种科技展示大棚内,展示西红柿、辣椒、黄瓜等三大类40多个新品种。新品种产量高、味道好,迎合市场需求,其导向与辐射,既推动了园区工厂化育苗的快速繁育,又带动周边20余个示范基地特优品种的普及推广和规模化种植,为蔬菜产业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夏县政府多措并举在集群化发展和标准化覆盖上持续发力,制订出台了《“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项目奖补方案》,农户新建标准温室大棚奖补50元/平方米;更新卷帘机奖补15元/米;协调农户办理“创业贷”贷款(全额贴息)等,调动农户积极性,引导农户进行旧棚改造,推动高标准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

(四)延链强链开通“菜园子”到“菜篮子”直通车。依托蔬菜产业资源优势,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的思路,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与经营模式,推进蔬菜产业“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蔬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蔬菜协会组织带动作用,把小农户松散经营变为高效的组织运作,大力发展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蔬菜协会等。夏县目前注册蔬菜专业合作社118个,成立各类蔬菜协会十余个,带动全县近5万农户人均增收6200元。培育壮大蔬菜产业加工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鑫润源公司、仲斌家庭农场、新绿野蔬菜合作社等蔬菜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包装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仓储贮存等设施建设,提高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蔬菜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推动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落实,形成富民大产业

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如何使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夏县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大力推进高端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使蔬菜产业成为强县富民大产业。

(一)向科技要未来。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夏县县委、县政府聘请山西农大、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高校8位博士教授,成立博士工作站,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搭建农业科技研发、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博士工作站成立以来,研发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蔬菜新品种;在土壤有机质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等多领域推动土壤改良;引进国内外设施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新品种,综合丰产性、商品性、抗逆性等指标筛选新一代蔬菜品种进行推广,提高种植科技水平,提升蔬菜产量和效益。先进技术直达地头。根据群众种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能预见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技人员一线指导作用,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常态化到各蔬菜基地现场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巡回指导,将蔬菜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菜农解决技术难题。多次组织种菜大户到山东寿光、晋中等设施蔬菜示范园区考察学习大棚建设技术、蔬菜种植技术,通过观摩、咨询、技术示范,提升菜农蔬菜种植技术水平。“乡土专家”大显身手。一方面充分发挥乡土专家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引导他们更新种植理念,学习种植蔬菜新技术。另一方面利用乡土专家熟悉乡情民情、知晓当地的发展现状,广大菜农对他们信任的实际,鼓励乡土专家作为技术传播者、种植示范者、致富引领者到菜农中传经送宝,及时传播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推动“洋博士”科研成果与“土专家”实践经验完美融合,为蔬菜种植和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二)向物联网要品质。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传统蔬菜种植,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在“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是另一番景象:投资500万元建成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农业操控、水肥系统、质量追溯、市场信息、产品效益”5个“一屏管理”;通过智能手机实现“自动卷帘、棚内温差、湿度调节、精准滴灌、短途转运”5个“一键操作”;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农资采购、蔬菜价格、产品供需、区域配货、终端反馈”5个“一网联结”,集农业生产、农业监管、农业服务于一体,把数字技术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地应用在蔬菜种植各个环节,构建了智慧化的生产技术体系。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浓度?温度、湿度、光照,如何实时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经被“模糊”处理的问题,如今都由数据说话,农民只需听“指令”,就能种好蔬菜。走进蔬菜大棚,产业园管理员高云发点击开启键,棚内的喷水器迅速作业,水雾像绵绵细雨一样均匀喷洒。“我们在蔬菜大棚内,安装有各类传感器,可感知不同的数据。在手机上下载个App,就可以随时了解棚内情况,进行相应管理。以前,我们种菜,靠两条腿在各个棚间来回跑,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1个人管几个大棚还游刃有余。使用物联网技术种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产品优质率提高8%,亩产量提高20%,1亩地节约劳动成本1800元左右,亩收入在6万元左右。”同样还是那片土地,在采用数字化管理后结出了“金色”的果实。

(三)向人才要“红利”。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夏县县委、县政府实施产业领军人工程,坚持引才育才“双轮驱动”,“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培养打造了一支会种菜、善经营的技能型职业农民。精准“引才”。南大里乡党委书记秦晨林介绍说:“近几年,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招才引智,建立精准引才机制,引进企业家、大学生等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服务产业发展。南大里乡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引入16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韩国留学生、研究生王青松,放弃高校副校长的高薪,回到南大里乡,扎根黄土,承包24栋村集体日光温室大棚,钻研蔬菜和甜瓜种植。”精细“育才”。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引领带动乡风文明建设。与山西省农科院、赤峰番茄种植研究所等合作,利用农闲时期有针对性地对菜农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户一起交流、学习,相互观摩、探讨,提升菜农理论水平,增强致富带动能力,激发菜农争做种菜能手的积极性,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班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好阵地”。待遇“留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给荣誉、给待遇、给政策,将优秀人才推选为村“两委”主干,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致富带头人,让优秀人才展翅高飞,由“归雁”变“头雁”。评选产业带头人、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合作社,协调“创业贷”,在政治、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关心扶持,增强人才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向品牌要效益。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规模有了,质量提高了,怎么才能更好发挥优势,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菜农面前的一道难题。夏县实施“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造区域优势品牌,争创国内知名品牌,推动品牌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升质量创品牌。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及蔬菜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形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交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冷库冷藏作用,对蔬菜进行预冷降温处理,有效解决蔬菜的保鲜存储,降低蔬菜损耗,提升蔬菜品质。扩大宣传塑品牌。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打造了“夏鲜蔬菜”“夏乐西瓜”等特色品牌,培育“夏菜鑫”菜心品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品牌农产品专卖店,持续组织参加农交会、果博会等大型展会进行推介宣传,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加效益固品牌。围绕市场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瞄准中高端市场,由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指导,实现产品统一进入市场进行检测、分拣、包装,以“夏字号”农产品品牌统一对外销售,推进蔬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溯源,提高蔬菜附加值,提升品牌效益。双管齐下拓品牌。夏县在做好做优实体店品牌营销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和天猫、京东等联合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运用微信、抖音等平台,构建供需双方畅通高效的信息通道,减少中间环节,扩大销售半径,提升品牌效益,助力丰产更丰收,使菜农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执笔 张 云 陈红芳 李 洋 赵淑艳 樊超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